31.八髎穴: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 健康知识
- 2024-04-10
- 117
八髎穴
今天我们继续沿着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学习第31-34个穴位,八髎穴——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位置:从骨盆后面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可及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1骶椎棘突;
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棘突间即第2骶后孔,为次髎穴;
尾骨上方之小圆骨即骶角,两骶角之间为骶管裂孔,然后把中指按在第2骶后孔处,为中髎穴;
小指按在骶管裂孔,为下髎穴。
食、中、无名、小指等距离分开,各指尖端所指处即上、次、中、下髎穴。
释 文: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八髎在腰尻分间。”
八髎穴不是一个穴位,它是一组穴位,所以合称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个点,左边四个右边四个,分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们腰骶的部位。
以“髎”命名的穴位一般来说就是一些骨缝或者说有孔的位置上才称为髎,而且这个孔是比较深的。
治疗一切妇科病
八髎穴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女性的很多失眠、便秘等,往往都是由妇科问题导致的,医生如果不考虑妇科因素,用常规的方法去治疗,就不能根治,容易反复。所以,古代很多医家总是说:“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中医里也单列妇科。一般来说,女子初潮以后,其治病养生就要考虑妇科因素了。
女性的妇科问题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易复发。妇科病大多是由寒湿淤引起的,也就是说盆腔环境不好,就如在潮湿寒冷环境下,东西会发霉、发烂、结冰,当盆腔寒湿淤堵、气血不通时,自然会滋生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若不改变体内环境(病灶),再怎么手术也难逃复发!
调理妇科病重在调理盆腔环境,而在调理盆腔环境时,有一个穴位是绝不能少的,那就是八髎穴。
反应点
八髎穴还是女性妇科的反应点。
通过察看八髎穴可以辨别身体的情况。
色素深(黑):宫寒;
有痘、红疹:湿热下注,有炎症;
凹进去:有宫寒,子宫肌瘤;
突起,像海绵体:盆腔炎;
干躁、黑且有发裂纹路:盆腔气血不畅。
通过摸八髎也可以辨别身体的情况。
毛孔粗,干:月经量少,内分泌失调;
温度凉:宫寒;
八髎上热下寒:阴阳失调
八髎调治妇科疾病的功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这里的腰痛包括了肾部疾病,因为腰为肾之府。“阴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宫、卵巢、阴部、泌尿系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打开盆腔的气血开关
搓八髎穴可以打开我们盆腔的气血开关。
在八髎区域进行搓揉,可以从外而内刺激胞宫、激活胞宫的气血运行,从而滋养胞宫。
搓八髎时,当手掌和人的腰骶部皮肤快速摩擦时,会有一股热流明显地传导至人的摩擦部位,并且,通过此部位传导至前阴,甚至通达到人的双脚、肩部,可谓是激活全身气血!
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在阳关和会阳之间,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如果是上热下寒的体质,更要多搓八髎。因为上热下寒的体质是因为中气虚弱,中焦於堵,上面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上不来,导致上半身火烧火热,口干舌燥,而腿却是拔凉拔凉的,这种情况要多刺激八髎,打通中间的阻碍,交通水火。搓揉八髎穴,每天随时随地搓揉300下。
功效&保养
八髎穴治疗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平时的保养还可以用艾灸,用一个竹制四孔艾灸盒,扣在八髎穴部位,艾灸40分钟。
艾灸可有助于改善原本属于阴寒之体—女性的生理功能,起到补益阳气、调节冲任,预防和治疗月经、白带异常的作用;另外艾灸的温润作用,最擅长地就是温经散寒;在女性膀胱经、督脉经和臀部上施灸,能显着改善女性盆腔内的血液循环,预防子宫肌瘤、囊巢囊肿的发生。
同时,艾灸还具有行气活血、祛寒散湿的功效,可消除和缓解盆腔内的炎症和积液,避免输卵管的黏连;中医认为:气得温则行、血遇寒则凝,所以八髎部位的督脉、太阳、少阳等经络,如果为寒湿所伤,就会出现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此时以动态灸之法,能益气助阳、散寒止痛,预防和减轻坐骨神经痛、痔疮等疾病的形成。
上一篇:岐黄之悟—一鸽胜九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