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神方理痰汤,脾肾同治,断痰之源,灭痰之本,祛除痰湿更有效
- 健康知识
- 2024-05-20
- 77
治痰先要了解痰,我们都知道痰是湿气聚集产生,湿气是人体代谢不掉的废水产生。那么我们治痰,肯定要治负责人体水液代谢的器官肺、脾、肾。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想要祛湿除痰,脾肺肾这三脏,每一个都必须调理好。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这两句话的意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为什么说肾为生痰之本呢?
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相互资助和相互促进。
脾需要肾阳的推动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而肾必须要有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滋养才能正常工作。
肾阳不足就会导致脾虚,脾虚就会导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而肾失去水谷精微的滋养后,肾阳就会更加虚弱,反过来会导致脾阳更加虚弱,这就是“肾为生痰之本”的真正含义。
所以治痰湿,如果只重调理脾胃,而忽略肺、肾,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以彻底清除人体内积聚的痰湿。
清代名医张锡纯老先生就是深刻了解了痰的形成机理,所以在只注重调理脾胃功能的二陈汤的基础上,发明了脾肺肾同调的理痰汤。
在治痰之时,健脾以断生痰之源,补肾以绝生痰之本,养肺以灭储痰之器,从根本源头上祛湿除痰,消除诸症,还痰湿体质人群一身轻松!
理痰汤出自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生芡实、清半夏、黑芝麻、柏子仁、白芍、陈皮、茯苓,7味中 药组成,能和胃化痰,补肾养血。
方中君药为半夏,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之功甚佳。
肾之上为血海,奇经之冲脉也。冲脉上隶阳明胃腑,下连少阴肾脏。因此一旦肾虚,肾气不能被固摄于肾脏,就会上冲至胃腑,导致胃气不能正常下沉,不能息息下行以运化水饮,反而逆转向上,阻塞饮食,引起腹胀、呃逆、反酸、肋痛、头晕等症。因此该方重用半夏为君,主降冲胃之逆,以平胃气。
方中臣药为陈皮、茯苓。陈皮辛温,归肺经、脾经,能让肺脾气机周流,由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以助半夏沉降胃气,此乃治标,另外还能降低芡实、黑芝麻和柏子仁的滞腻。
茯苓甘平,归心、肺、脾、肾经。可健脾渗湿使生痰无源,并能交通心肾,益肺气之功而导浊生津,助半夏陈皮化痰之功。
方中佐药为芡实、柏子仁、黑芝麻、白芍。芡实甘平,归脾、肾经,既能收敛肾气,又能收敛冲气,还能调理脾气,从根源上阻止痰湿的生成。
柏子仁甘平,入心、肝、脾经。能养心气,润肾燥,安魂魄,宁神智,能助芡实补肾,共茯苓安神。黑芝麻甘平,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可助芡实补肾,且能降肝逆止眩晕。柏子仁与黑芝麻共用,能降低半夏的燥热之性。
白芍苦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既能助黑芝麻抑肝火、止眩晕,又能养血滋阴通利筋脉。白芍还能滋阴止汗、通利小便,能助茯苓渗利小便之功,将脾胃与肾中水饮从膀胱导出,避免痰湿聚积于脾肾之中。
方中半夏、茯苓、陈皮降胃化痰利湿,重用芡实收敛肾气,白芍滋阴和络,黑芝麻补益肝肾,柏子仁养血安神。七者共用,脾肺肾同调,标本兼治,让体内气机调畅,水液代谢恢复正常,消除痰湿产生根源,让一身痰湿去无踪。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喘促咳逆、胸闷短气、胸满哕呃;惊悸失眠;肝火上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痰诞痰多;痰核、结节、肿块;带下、不孕、不育等症。
下一篇:三精丸二至丸,久服能延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