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不可不学五运六气
- 健康知识
- 2024-04-26
- 85
医学的最高明手段不是能治大病,而是防患于未然,中医称之为“治未病”。人生于天地之间,因此,防病需考虑天地气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这方面,《内经》有五运六气理论,专门研究人如何适应自然以防病治病。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辅以大量读书与思考,我逐渐体会到:人的生命绝不是单独的解剖个体,而是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的;治病,不能光盯着疾病,还要重视生病的人,不但重视其起居生活、饮食及情绪心理,还需重视三阴三阳体质,包括五运六气。
虽然五运六气理论精微玄奥,但其中有道,善学者可籍天时以自我保健,兼可让家人、朋友健康。
一、天人合一与五运六气
作为一名好中医,需精究三方面学问:一则,精熟人体五脏六腑、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穴位;二则,掌握中药的性味归经、汤药的组成功效以及各种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推拿、外敷、整骨手法等等;三则,精研天地运行规律,知晓天文、地理对健康的影响,能把五运六气理论体系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当中。
三者皆重要,其中,又以五运六气最为重要。因为五运六气理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中医最重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人活在天地之间,天动如何,地动如何,都会影响到人。天地运动有其规律,人的生长壮老已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产生与治疗亦必然受天地规律影响。善中医者,必然要观天察地以应之于人;中医离不开规律,而规律是按周期变化的,所以五运六气是中医里真正的天人合一的学问。
综上所述,天人合一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人即是五运六气阴阳的时空组合。可以说,五运六气是中医的高精尖,临床时若能以辨证论治为本,结合五运六气,则无异于如虎添翼,必然疗效大增。
二、天文与五运六气
天地定位,万物皆循其常而有规律。一有失衡,则为灾、为妖、为乱、为患。中医重视“天地人合一”,其理亦禀此。
《周易》主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内经》的整个思想与理论基础几乎全部源自天文。
比如,五行的化合不但奠定了五运六气的理论基础,更广泛影响着中医的临床实践。甲己为什么能合化为土?《内经》明确地肯定,这是古贤观察28宿发现黄天的气横亘在心尾二宿与东南方己位之间。以此类推,所以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水。
根据古贤的天文观察所建立的天干化合关系,可用于临床治病。比如,甲胆病可取已脾经的穴位治疗,反之亦然。再者,土病或实或虚,皆可取胆经和脾经的穴位施以补泻。其余可类推。这就极大地扩大了临床用穴的范围,亦使中医的临床更丰富多彩。
每个天体都在飞速运动之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人人都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在绝对的运动中如何才能把握天地运动规律呢?中国古贤考虑到,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行。
数千年来,人们致力于建立一套把握天地的理论体系,其中最有价值的一套即是中国先贤以阴阳五行六气八卦干支等为材料所建立的五运六气体系。中国先贤很聪明地把太阳、月亮及五大行星对地球生命的影响用这个系统来体现出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命都在这个巨系统之内。
这个系统非常高明,非常精确,且实用性极强,进可把握天地运动规律(比如,按五运六气理论推测中原每年的气候变化,正确率非常高),退可应之于人的生命与健康(人的生老病死皆由天地阴阳气机所决定,掌握了五运六气,即是掌握了人的生死密码)。而且,这套系统虽然已经创立了两千年,至今仍然有效。
三、五运六气的临床应用
其一,时间医学
生命是时间与空间的组合体,生命的生老病死也是由时间与空间所决定,善于利用时间,有助于把握生命活动规律,既可以养生,还可以治病。
现代天文物理学早已肯定,空间与时间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空间,也就没有时间;反之亦然。其实,中国前贤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从中医来看,所谓开方,即是开时间。比如,发烧是火太旺了,若能在人体内产生秋天的气机,则发烧自退,这也是为什么用白虎汤能退烧的原因,因为白虎汤对应于秋天。
古贤把握时间,创立了五运六气与子午流注理论;今人研究出时间生物学和时间医学,其意亦在掌握生命的时间规律。
比如,五运六气理论体系可以预测一个人的疾病。比如,水运不及之人,其易病肾、心、脾三脏。就肾病而言,逢土运太过之年则土乘水,其多在3岁、13岁、23岁等按10叠加的年龄发病;逢火运太过之年则火侮水,其多在7岁、17岁、27岁等按10叠加的年龄发病。同理亦可推出,心病在逢7岁及4岁按10叠加的年龄发病,脾病则在逢3岁和6岁叠加的年龄发病。
当然,五运六气理论还可以指导临床用方用药,亦可指导用针用灸。我临床治病,每当遇到一些难治病症时,多先分析病人的五运六气,其目的即在于通过天人合一的思路来解除病症。
其二,体质分类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在某个时空框架之中,都会受那个时空的阴阳气机影响。因此,可以按五运六气理论,建立一套体质分类体系。
按大运,五行各有太过、不及,可分为十类;按司天及在泉,可分三类,分别是:热燥、风火、寒湿。大运与司天、在泉结合,可分出30种组合。另外,再考虑主气、客气对于体质的影响,又可细分。主客加临可有20种组合,与前面的30种结合,则共可分出600种体质。
再者,还可以分析出生时相的中运及司天、在泉、主气、客气,有的人五行平衡,有的则有所偏。五个因素中重复三个或以上的,或有两个因素各有重复的,即是特异体质,此类体质容易患病,且不易康复,养生及治病都需重视特异体质。
其三,孕妇养生
怀孕后应该如何饮食才能让宝宝更健康?除尽量不吃反季节以及非本地的食物之外,还可以利用五运六气的天地气化理论来调理体质。
比如,若母体偏于火旺,怀孕时恰逢火运太过或火气司天之年,则易因火热内灼而出现阴虚体质,故孕妇可多吃些黑色养阴凉性的食物,如木耳、黑米、黑芝麻、墨鱼等,有利于预防火热亢盛。按此理,其他六气皆可类推。
其四,勿滥用五运六气分析病人的生死
一个人的死亡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年龄、遗传、体质、心理、饮食、劳倦、起居、五运六气等,而绝不是仅仅与病情相关。再者,负面情绪(如恐惧、忧虑、悲伤、绝望等)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会加速病人的死亡。
作为医生,绝不可以盲目预测病人的死期,并且通知病人。要知道,大部分人还是怕死的,若贸然告诉病人死期,非常容易导致病人心理崩溃,产生绝望和恐惧,甚至加速病人的死亡。即使医生有通鬼神、达玄妙的本事,也不应该如此吓唬病人。
但按五运六气理论确实可以分析一个人的死期。只要知道其出生年月日,地点及平时所患疾病,即可预测到他的体质状况,再根据流年阴阳气机的不同,即能分析出其人在何月患病,何月加重,甚至何月会死亡。
五运六气是一个巨系统,其理论涵盖天文、历法及医理、物候、病象、生物、气象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个巨系统不仅要学习天文、历法与中医,还要学习物候、气象等知识。
古代大贤创立五运六气理论,正是依据天地万物变化规律以指导人的养生健康。故大医治病,必先察天地阴阳及五行六气盛衰变化,然后及之于人,则知病之所在与治病之法。学习中医亦需先明此理。
因此说,中医人必学五运六气。古人云:不明五运六气,读尽方书无济。这是极言运气学对于临床的重要性。
以上文字由欧江洪收集整理自董洪涛博士的微博,有修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