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JT叔叔讲《调理亚健康体质的用药进退步骤》「先治厥阴」

在之前的文章,我曾说:

一般调理体质,大约也是照着这样的顺序,比较不会「卡关」:

1.先治厥阴;

2.再打瘀血;

3.补阳之前要先去痰饮;

4.水毒体质的治疗可与补阳同步进行;

但:

4-1.肾水不足的人、先补足肾水再补阳免得干烧;

4-2.夹湿卡关的人要兼去湿;

4-3.一般被认作阳虚、寒底体质的人要分辨清楚他是真的有寒(睡着了还会脚冷到把自己冻醒)还是自律神经紧张型(醒着手脚冰冷,睡着了会暖回来)的寒,自律神经型的是用龙牡剂/柴胡剂为主,不专用姜桂附。

最近有人问我:这个实际上是怎么操作才对?

我本以为之前写这样大家应该会才对,但再想一想,才发觉「恶魔藏在细节里」,有些临床上的蛛丝马迹、主证的抓法,还是得讲仔细一些才行。

所以,不如就依此顺序,做个连载,来说明吧。

但是,这次的文章,需要仔细的小地方就颇多,可能太初学的人还是会看得吃力也说不定。但,这真的不能再多宠你啦;辨证,本来就是需要仔细的啊。

(1)先治厥阴

阴阳分裂的厥阴病,必需先搞好,不然一补就上火、一清就虚死。厥阴体质的人,瘀血也不能治,今天用破瘀药化开了,下周马上又瘀回来。因此,治厥阴病,在顺序上,必需放在第一顺位才行。

并且这种体质(阴实化火)又是最容易养出癌病的,你若真有什么大病的时候,若你的身体整个就是一个厥阴病的平台,有经验的中医师,多半会想尽办法躲你的挂号,或设法嘲讽、激惹你翻脸而弃他而去,因为不想在你身上花无用功。

因为这种体质的病人,医生会躲你,所以你如果学不会自己搞,你找什么神医当靠山,也很可能靠山会趁半夜就愚公移山跑路去了,你不靠自己是不行的。

然而,讽刺的是,这年头厥阴病体质的人,又是特别地多。

在此前题之下,谈什么么中医好、中医有效?医生只顾着惹病人翻脸都忙不过来了,哪里还会有「以临床疗效为中医扬刀立威、为中医发声」的机会呢?

这一项,实际操作时的技术难点有:

A,不晓得自己算不算是厥阴病;

B,不知道剂量多少为妥、以及疗程该排得多长;

C,人是不是太虚了?哪些药方可以直接用,哪些药方要先补一补才能用?

我觉得,如果是女生,应该会比男生更有「病识感」,因为生理期的状况,会提供很好的辨证左证。而男生的厥阴病,常常就闷闷的,等到有什么状况时,已经是大肠癌了……

接下来,我就说说几个常用的汤证,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找出可使用的辨证点:

厥阴病的特征是阴阳分裂(厥阴风木之气的功能是黏合阴阳的黏胶),如果用张仲景的逻辑来看,大约是这样:

当归四逆汤加萸姜附:阴经络和阳经络不相通,手指尖(经络的接点)会冰冷,脉会几乎「把不出来」般地细弱。

而,在生活中,你可以这样注意:

1,生理期痛的时候,或是阴道有感染的时候,手指有没有比手掌要冷上一些?而脉就特别偏细弱。

2,日常生活中手脚特别容易冰冷的人,有没有手指特别冷的状况?如果有,是用这个汤。如果没有,而是整段手腕、小腿平均发冷的,就是以附子为主的少阴病四逆汤之类的。

3,如果是感冒直中厥阴或传厥阴的状况,往往最「明显」的不舒服,是腹部单侧或两侧闷闷痛痛的,不是剧痛,但「闷胀感」整得你好烦好烦、心神不宁……因此,往往这时候,你就会专注在腹部的难受,而忘记去注意有没有「手指冰冷、脉细欲绝」的主证了。

因此,很多慢性的盆腔卵巢疾患、甚至是急性初起的阑尾炎,如果有「手指冰冷、脉细欲绝」的这个主证,要先用当归四逆加味汤治这个,先把能量的身体经脉接顺了,有形的肉体才有好转的机会。

有些人肓肠炎用够了抗生素,结果还是爆成腹膜炎死了;有些人妇科感染用尽了各种昂贵自费抗生素,还是完全无一丝丝好转……关键都在于这个「没有先治好能量的身体」这件事。所以这招是一定要先会使的。

4,这个当归四逆汤加了吴茱萸的版本还对到一件事,就是「肌肉特别扎实死硬」,简称「肉肥」:

比如说做重训,别人要能多举十公斤得长三斤肉的,你要多举十公斤就得长八斤肉;没什么效率,因为能量不足,而「代偿性」地多长的胸肌、膀子肉,就像一块块盔甲那样硬梆梆挂在身上(但有的人会误以为是他练健身特别有成效,肌肉好会长。但这种人,感冒几乎都是直中少阴,扁桃体先痛起来;以此为分辨点),或者也可以说,能量流动不顺畅的肌肉,肌纤维之间塞着死痰,长得虽大块,但效率不足。

如果是整个体态上的肉肥,就不定会有「手指冰冷、脉细欲绝」的主证可抓了;但,肌肉大得丑,肉眼是可以看得出来的。长期少量服用这个汤(但要忌绝生冷和冰饮料,不然还一直生痰),肌肉会变小块、变柔软,形状、线条也会变美。

而基于同一种原理而发生的子宫肌瘤,就通常会有「手指冰冷、脉细欲绝」的主证可抓。这种肌瘤,你只用化瘀的桂枝茯茯丸什么的,就打不动它;所以我才常说要「先治厥阴,才能再治瘀血」。

而这种当归四逆加味汤治疗肌瘤的过程,它是先会变得更大,然后才会变软而散去,很多人过程中看到一治反而尺寸变大了,会吓到停药,以为医坏了;但你如果摸得出它有变软,就不是医坏。

治肌瘤时可以搭配桂枝茯苓丸10加鳖甲1、皂角刺1,甚至穿山甲1。如果是附件有囊泡,搭配专门抽痰的指迷茯苓丸。

5,其实,临床时,比较有经验的老手,只看一眼,就会知道:「要开当归四逆加味汤了!」因为这种体质的人,讲玄一点是「面带青气」;讲白一点就是,时不时就会露出一种「老娘/本人怎么可能会有错!」的超自信的煞气加霸气的表情,居高临下地瞪你一眼(远目+直视那种)。

科中可以这样吃:一罐200克的当归四逆汤,再加各30克的单味吴茱萸、生姜、炮附子、红枣(吴茱萸加量,红枣就要加量,才不致破肝阴)、阿胶(长期吃稍微润一点血会比较舒服)。一天2-3次,每次4-5克,这是以常期调体质而言;治急性感冒直中厥阴时可连续吃多些次数。

乌梅丸:阴阳分裂不在单条的经络,而是上下表里脱开型的。生活中可注意这几点:

1,饥而不欲食,这是所谓「胃热脾寒」──消化道的蠕动的是偏急偏快的,所以会有胃酸分泌的那种饿感,一饿起来就好纠心。但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几乎都停工没开机,所以食物一到嘴边,就又一肚子的不畅快,有点吃不下去。

古时候闹蛔虫的小朋友常是挂这个证,所以乌梅丸多半被当成打虫药;但今天这样体质的大人,就还不少,不需要有寄生虫就可以有这个症头。

2,上痛颠顶、下痛阴部。

乌梅丸的阴阳分裂,常常主证点在百会和会阴,当然,同时上下两处一起痛的人倒是不那么多,但非感染发炎、却时而阴部抽痛的(不分男女),常常是需要用这个方子调理体质。

3,刮除已入膏肓之病。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也是乌梅的的主证,一股烫烫的感觉好像心口这里打翻一碗热汤一样。不过今日临床,见得就少一些。

倪海厦先生曾经提出,舌根一小块黄苔怎都去不掉,可能是心包周围黏住一层热痰刮不掉,而这样的人,可能会同时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都有。而陈潮祖教授的医案也曾经有一则,说是牛皮癣患者,他用乌梅丸的汤剂刮除了深入皮下的湿气,才治好的。

厥阴区块,算是疾病可以藏匿的最里面一层,所以是一处值得把握的战场,只是张仲景的方子,对着「症状」好开药,对着「病机」,就很考验人诊病的功力了──这个部分,我本人也还有待加强,目前还无能教别人教得明白。

4,一条肝经力不足。

乌梅,是最直补厥阴风木之气的药了。肝经的力道不够,有下面几个指征:

A肝脏排毒功能不够。有的人,他身上总是长好多疱疱什么的,看起来颇不干净,但是,又不是青春痘那种旺盛发炎抢着冒头的那种,而是不上不下不进不退的暗疮型。这种情况,要排毒快些,一次性的委中放血,还相当立竿见影。但要能不再又累积毒素,就还是要长期用乌梅丸,把肝经修补好。有人在这药起效时,会排出黑色的大便。

不过附带说一下:如果是脸上痘痘冒得好「旺盛」,明显是上火,但是,膝盖摸起来却冰冷,那却是「阳不入阴」的肾气丸证了。

B胃下垂加「侧腹痛」。一般杂病的胃下垂,多半是组织积蓄了痰饮而胃过重,这种的,胃部会有点凸凸的,用的是枳壳加苍朮(枳朮汤)、或者再加黄耆的提垂组合。

但要用乌梅丸这种的,是「肝主筋」的「筋」无力,「吊不住」这个胃,所以胃并不肥大,但下垂时便有「扯到筋」的上腹两侧疼痛感。

C非寒非热的阴道感染、下腹腔免疫力低落。

下腹腔,阴道和肠道的感染,如果是热证,那是用白头翁汤,女科的话,那种发炎的烧灼热痛感蛮明显的,用了这个汤,那股热气会被推上来到期门穴的位置散掉;如果是男科,急性的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通常肛门和直肠都会肿肿塞塞的,所以会有「后重」(拉完了还觉得是不是没拉干净)的感觉。

而寒证的感染,前面当归四逆加味汤也说明了。

而乌梅丸的这个非寒非热或说寒热错杂,如果是阴道感染,有时是不怎么彻痛,但那痛每「抽」一下时,你都觉得酸得纠心,烦得不得了;或是一阵一阵痒,养得你好烦。总之就是心理上的「烦」大于实质肉体的「痛」的时候居多。

而如果是男科,那就是长期的大便不成形,黏黏的,偏臭,微微有一点烫屁股,这种肠道长期免疫低落,不良菌落总在繁殖不休的状态,拖得久了,常常就变大肠癌了。

乌梅丸空腹吃会有一点刮胃,比较适合的,是饭前吃,一吃药就吃饭去压它;有饭压的情况,梧桐子大的小丸,吃超过十颗也不会难受,我觉得不妨剂量吃大一些,比较快有效。

白头翁汤:如同前段已说,这个汤比较是细菌、原虫痢疾急性期的消炎药,发散厥阴经的热邪。但是如果今天你是要调理亚健康体质,用得到的机会不是很大。就算你是主证完全有对到的大感染,如果整个免疫力都已经垮掉了,效果也不是太好。所以这里略提一句便罢。

肾气丸:阳气不入于三阴经,从这样的角度看待此一疾病框架,的确可以归类于「厥阴病」阴阳分裂的范畴。

像是糖尿病,上消渴而下尿崩,这也是阳气都浮上去烧上半身,而下半身能量都空掉了的状态,不是吗?而连带的症状,从性功能减弱,到脚大趾坏疽或眼底病变,这也都是沿着一条肝经在爆。这样的中国式人体地图,还是有它的精准度的。

至于辨证重点,之前的文章「圆通肾气丸」的说明文已写过,请参阅?

宋本伤寒论麻黄升麻汤:上半身热,下半身冷。

说到阴阳分裂、上热下寒,很多人都在该当用麻黄升麻汤的时候、却用了乌梅丸,结果,治疗效果就不理想。

所以,还是要请读者稍微揣摩一下这两个看似接近的主证框,细部是如何地不同。

而另外一方面,比如说同样是糖尿病的患者好了,「消渴+尿崩」这是挂肾气丸证;但是「胸热咽干(严重时痰中带血丝)+两足冷麻(严重时一直拉稀)」,就是挂麻黄升麻汤证了;当然,有些患者,本就是脚踏两条船,两个汤证都有沾到的。不过,都沾到,就都吃,一个吃上午、一个吃晚上,也就行了。

麻黄升麻汤的作用,有点像是奶茶店或是酒保用的「摇摇杯」,把油水分离的阴和阳重新摇匀。它已经是仲景方汤剂中极端少有的「小剂量」方剂了(所以还蛮适合用单味科学中药来组装),可是它那一点麻黄,很多合乎这个主证的人,底子到底还是太虚了,用了这个方子,还是觉更虚、人不舒服。一盘棋下到这个汤证,已是残局,盘上没剩几个子了──这是这个汤剂临床上难用的地方。

这种时候,要用麻黄升麻汤,就比较适合后退一步,同时用少阴的补阳和滋阴之法,来顾护它。

补阳的话,水泻不止(或颧骨泛粉红)用白通汤、通脉四逆汤,手脚冰冷用四逆汤,手脚发重用武汤,手脉发疼+脉沈(或背怕冷)用附子汤,把麻黄升麻汤的药味挂入这些补阳方剂里面,并且同时服用滋肾水的猪肤汤来吸纳这些阳气。主要是资本要再厚实一些,至少要有阴有阳,才能调和阴阳嘛。

当然,不是如此虚得厉害的,麻黄升麻汤原方再加些炮附子,偏寒的药味稍稍减量,也是能过关的。或者是再吃些肾气丸,能补住而取得平衡就好了。

主要是,很多人,会把麻黄升麻汤证,误用乌梅丸或肾气丸去医,所以再重复提醒一次:麻黄升麻汤的那个胸部热烘烘,连到喉咙中间细细一条的那种微微灼痛(有时会热咳)的感觉,那是和乌梅丸的热气撞胸有一点不一样的。而足冷足麻无力,肾气丸是腿偏「内侧」无力、膝盖摸起来冷;而麻黄升麻汤就是整个下半身发冷,有时会脚麻木,通常会拉稀、或有消化不干净的完壳不化。

麻黄升麻汤证的人,一补阳就上火,一清热就虚到要死,这一关不先处理,你什么药都没法子往下用。

因为不是高剂量用药,所以这个方子用科中还蛮适合的;可是寒热方面要一面吃一面微调整,用单味药,自己拼装、改造,还可以,每日:白朮0.4茯苓0.5干姜0.4-0.6炙甘草0.2知母0.2-0.4生石膏0.4-0.6玉竹0.5黄芩0.3-0.4升麻0.4天门冬0.3-.4丹参0.5黄耆1当归0.3麻黄0.3桂枝0.3/可加炮附0.4好肉桂0.1──整帖药不算暖,但是你寒热对消灭之后,到最后能剩下一个什么真武汤或附子汤或四逆汤证之类的纯阳虚主证框时,接下来就好搞了。

而从麻黄升麻汤,就又可以翻转出升麻鳖甲汤和干姜黄连人参汤两个变化──

升麻鳖甲汤:

这个是杂病治阴阳毒发斑的,近代史上曾用来治鼠疫有效过,但原本的主治,应该还是自体免疫疾病,总称「胶原(构成真皮/韧带/肌腱/骨/软骨等的胶原蛋白)病」的红斑狼疮之类。

所谓治「蛊毒」的升麻,如果要用今日的说法,引起免疫力攻撃自体的原因,目前的基因学家是说,人体基因之中,世世代代收集病毒而形成的数据库「人体内建反转录病毒」,在细胞分裂的时候,多出来的片段DNA代谢不掉而诱发的。升麻在清理的,很可能是这一类的东西。这是中国古方派一种很特殊的思路;到了后世方时代,多半认为升麻的作用是「升提」,这个部药性就被隐匿掉了。而鳖甲,本就是钻通厥阴最「底层」的药物之一。这个方子可以说是古方世界,要令药性作用于DNA的层级的一种设计。

如果,主证的确就是「身痛发斑」,用这个汤当然是没错的;然而,如果这个病人是全身浮肿,西医验出是「肾丝球坏死」,而其原因是自体免疫攻击造成的──这种时候,究竟还是不是当用升麻鳖甲汤呢?

好比说,第一型糖尿病,是自体免疫攻击胰岛细胞造成的,临床上,是「对证的」肾气丸有效,不是升麻鳖甲汤;但是,如果是水肿这种,如果有西医检验结果挂保证,确诊说这是红斑狼疮的并发症的,你用对证的退水肿的药物,却总是好一下坏一下、老不能断根的时候,那就不妨考虑以升麻鳖甲汤作为某种「调理这种体质」的专病专方,不把脉不抓证,中药当西药开,当作类固醇的代用品(但副作用小很多),挂个保险,一并吃着便是了。

不过,如果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仲景方之中,有时是治湿病的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之类的,反而起效快些。

并且,总的来说,如果这个胶原病的患者身上,就是有明显的乌梅丸证、当归四逆加味汤证、麻黄升麻汤证……这些厥阴病主打方剂的对应症状,那直接用这些厥阴大方去医治,胜算还是高些的;到底,张仲景这些治六经病的方子,起效的速度、效果,都是遥遥领先其他许多方剂的。

其实,泛泛而论,各种「剧痛」型的「肿」毒(包括被毒虫咬),拿它来当消炎药吃,退肿消炎的效力,比西药好很多。到底是可以平息掉非必要的免疫应。

临床如果长期吃,雄黄最好少放些,而不论是发青斑或红斑,其实花椒都可以保留无妨,所以用这样的阴毒的阳毒的中间方就可以。鳖甲的量可以用多一点没关系。药打粗末,做煮散;如果你仍嫌麻烦,用单味科中组装也可以,不过就要吃多些,一天多吃几次。科中无雄黄,不如做药丸:升麻2鳖甲5当归2生甘草2雄黄0.5花椒1。一次可15-30丸。

干姜黄连人参汤:寒底格拒的胃热上涌

这个汤,对应的临床症状,是治疗「用了各种药都止不了的」猛烈呕吐。知道一下就好,长期调体质可能不太会用到。

大乌头煎:风邪纠缠厥阴之经

当一个人的厥阴肝经完全被风邪绑架的时候,就有可能发作「寒疝」,腹部绞痛得要命。

但除了一般腹痛、间歇发作的小腹痛之外,如果是发作在女人的生理痛,那个患者会痛到额上一层「油」的冷汗。如果是在男人身上,有时是变成止不了的夜夜遗精,好像扭抹布、被绞榨出来的一样。

女人最惨烈的生理痛,不用到这个方,其他方子都不行,无法取代。这个病,如果不治好,风邪沿着一条肝经坐大了,几年之后,变成肝癌也不奇怪的。

这个方子,原书是说用蜜直接煮乌头,但事实上是会太干、煮成固体去了,所以现在一般是用蜜兑一倍至二倍的水,再煮回原来的浓度。乌头一般来讲毒性蛮会麻倒人的,但这个方要起效,其实需要服用的「总量」并不少,要到达某种「阀值」才行,所以,一开始喝的时候,怕中毒,小口一点点开始喝,喝了等两三小时看看没事再多喝两口……这样以确保安全为第一是没错的。但是要一直持续喝好几天,才有机会感觉出明显的效果。如果喝几口、觉得不怎么有效、就停了,有时并不是它没效,而是你还没喝够。

清代陈士铎的三清丸:清补厥阴经通用方

如果你真的就是没医术,妇女病之类的,这个方总是有吃就有好,是个用了鳖甲和鳗骨的,清补厥阴的好方。

以上所说的种种,是同学在调理自己体质之前,要最优先检视并处理的,不然调到一半,很容易又破功而坏下来。

这调养肉体,和修心,真是同进退的:练心力,如果不先处理掉「代偿反应」的问题,也是动不动走火入魔,又需要砍掉重练的。

而代偿反应,也就是想要爱面子、端高自己逼格的种种有意识无意识行径、想要证明「自己是够好的」的种种努力、深信自己就是如此高人一等的自命不凡之妄想……这种种心理素质,于现代人,又正是制造出大量厥阴病患者的元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