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太阳经病辨证

10、太阳经病辨证

六经之太阳经,指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太阳主一身之表,凡感受风寒病邪,出现发热,项强,脉浮等脉症,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可分为经证和腑证两大类。经证为病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由于病人体质不同,感受风寒病邪的不同,又有二种不同类型病证。即中风和伤寒。

中风主要脉证有头项强痛、发热、恶风、自汗、鼻鸣、干呕、脉浮缓等。由于具有发汗、脉浮缓的特征,故又称为表虚证。

伤寒主要脉证有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呕逆、身疼、骨节疼痛、脉浮紧等。由于具有无汗、脉浮紧的特征,故又称为表实证。伤风与伤寒的鉴别,在自汗或无汗,脉浮缓或浮紧,亦即表虚表实之不同特征。此表虚表实,是相对而言,表实虽确系实证,但表虚却不能认为就是虚证,这一概念必须明确。

太阳腑证,是经邪不解,而内传膀胱所致。由于病邪传入气分和血分的不同,故有蓄水和蓄血两种证候。

一、蓄水证

是病邪在气分,主要脉证为发热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 、少腹满、脉浮数等。是太阳经证不愈,病邪侵入太阳之腑所致。

二、蓄血症

是病邪在血分,症见小腹急结或少腹胀满,如狂、发狂、小便利等。因为两则都有少腹满的证候,而前者是小腹不利,无发狂或如狂;后者是小便自利,有如狂或发狂。蓄水证少腹满较轻,而蓄血证则较重,多为小腹急结或少腹鞭满。是二者的区别。

三、太阳病兼证

与体质不同和治疗方法有关。如素有气喘,可因太阳伤风致喘病复发;如素有郁热,再患伤寒,或兼有烦躁等;如内有水饮,再伤于寒,或出现干呕气喘等证;如太阳经受邪,出现项背拘急不舒;如太阳与阳明合病,症见下利或呕逆。如治疗不当,成为结胸或痞证。

太阳经属膀胱与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其生理病理关系密切。因太阳主一身之表,统一身之营卫,则卫外功能固密。营卫失调,则见伤风与伤寒症候。伤风属营阴不足,卫失固外开阖之权;伤寒则属于卫阳被遏,营血因而郁滞不通。太阳病表邪不解或治疗不当,则可能侵入伤及少阴心肾,而发生变证。

四、治疗原则

太阳病的治疗原则是:经证用汗法,选用辛温解表剂;腑证中蓄水证,用化气行水法;蓄血证用破血逐瘀法;兼证或变证,可以随证施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