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多情面食

吃面其实很“多情”,与不同配料搭配即可成就迥然不同的味道,难怪有人将面比做“随和的男人”,亦喜亦怒,情态异然,却终不改本色。

几年前,“藏酷”凭借着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包裹严密的金属气质,轻易地拿下了时尚男女的心。泰餐“粉酷”再次出击,彰显的是视觉艺术,感受的是异域风情。接下来的这家叫面酷――山西食艺馆。

一幢两层的白楼,地处一片工业商业两相依的地带,乍一看有点像洋房的外观。内装还是一派的简约后现代――大面积的银色金属,大片明灿灿的桔,统一的黑色器皿。带高帽子的面点师傅们被聚拢在一个弧形的开放式厨房里,拉开架式,揪的揪,拉的拉,剪的剪,这阵势很像一场大型表演的序曲,正耐心地等待观众们入常

三家店,由大洋彼岸的西半球到东南亚的推进,最后挪回老家山西,兜了一大圈儿总算回到了本土,何况还是名副其实的“土”地方。听罢不免总会有人要泄三分气:这面食怕是粗糙平常了些。看过尝过后才知道:不看不知道,面艺真奇妙。

把面食称作面艺,绝不是操作手段,一点不用觉得难堪。这民间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一代一代地延承下来,经过再发展再创造,终于玩出了上百种花样,不叫面艺叫什么?单“煮面”一项就演练出削、剔、拨、擦、抿、压、拉、搓等20多种技法。经过千百年蒸、煮、煎、炸、烙、烧、烤,山西人终将其揉搓成了山西面食文化。

称其为文化必定藏有很多故事。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了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每十户人家只能用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一天中午,一老汉要取刀做面,可刀已被别人抢先一步,老汉在出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顺手就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老汉从怀里取出铁皮说:就用这个切吧!老婆婆想了想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削面,一片片薄薄的面片落入锅内翻腾着,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用削吧。”

有些面食的名称中还蕴涵了很多哲理呢。举其一,油面栲栳栳。“栲栳栳”是山西的土话,“栲”有密不可分的意思。油面蒸熟之后非常绵软,通常要将每一个卷成卷后放在蒸笼里,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满后才能入锅去蒸,因为只有抱团才能群立。

来这里,不得不尝的是长寿面。100次拉伸,整整100次,断然扯断,匀匀整整的一根面的长度恰好是22米至25米左右。一百下,正意味着一个百岁的祝愿,百岁平安。

还有剪刀面,把面团揉成锥形,一把做针线活用的中号剪刀像剪纸片那样随意,看那架势就可想而知,这面绝对筋道。

吃面其实很“多情”,与不同配料搭配即可成就迥然不同的味道,难怪有人将面比做“随和的男人”,亦喜亦怒,情态异然,却终不改本色。看看作料,这里光面卤就多达八种!清拌纸、油醋酱、西红柿鸡蛋、过油肉等八种特色风味。建议您一定品尝一下油醋酱汁,微酸微辣,回味却是丝丝甜美,将面里本身的回甜烘托得更彻底。

来源:北方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