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心力衰竭名医屡效方

心力衰竭——郭氏心衰方(郭维琴方)

[组成]黄芪15~30g,党参15~30g,益母草10~15g,泽兰10g,桂枝6~10g,制半夏10g,北五加皮4~10g。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用于心力衰竭。

[方解]郭老常说,心气虚、心阳虚是其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为其中心病环节,瘀血、痰浊、水饮乃其标实之候,由于瘀血、痰浊、水饮等实邪每在脏腑亏虚的基础上产生,可见标实乃因本虚所致,故本病为本虚标实。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益气活血、温阳利水这个重要治则。并强调扶正固本,绝不可本末倒置,一味攻逐,以伤正气。方中以参芪益气,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桂枝、北五加皮温阳利水,制半夏化痰止呕。上述补气、活血、利水之中药,与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之西药有协同作用,共奏促进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从而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疗效。另外,还使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减少。

[加减]咳嗽喘息不得卧,加紫苏子、葶苈子、桑白皮、白果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沫痰者,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明显,畏寒肢冷者,加附子、菟丝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久服桂枝者麦冬以免温燥;有阴虚表现者,去桂枝加麦冬、五味子;顽固性心衰,心脏扩大者,北五加皮用量减少;有呕吐者,加用竹茹、生姜;若见阳脱,用生脉、四逆合方以益气固阳救逆,并配合相应的西药急救,以图转危为安。

[验案]杨某,男,59岁。患者症见心悸喘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量多,咳时伴大汗出,乏力肢冷,食欲欠佳,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脉细代。体检:心率106/分,心律不齐,强弱不等,二尖瓣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两肺底闻及细小湿啰音。肝肋下1.5cm,质硬、有触痛,双下肢水肿(++),口唇爪甲发绀。此患者因素体虚弱,复感外邪,内舍于心而致心悸;病久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饮内停,上泛心肺而喘息不得卧,咳吐泡沫痰;水饮外溢肌肤而致水肿。治法: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痰平喘。方药:党参、吴磁石(先下)、葶苈子(包煎)、黄芪各30g,泽兰、益母草、桑白皮各12g,桂枝6g,猪苓、茯苓、赤芍、车前子(包煎)各15g,大腹皮、白术各10g。水煎服,日1剂。3天后,患者咳喘减轻,能高枕卧位,痰量减少,尿量增加,下肢水肿(+),心率88/min,律不齐,强弱不等,肝肋下可及,苔薄白,脉细代。原方再进3剂。药后患者能平卧,不喘,心不慌,精神较好,食欲增进,能下地活动,心率波动于86~92/min。后患者病情稳定,带药出院,休息巩固治疗。

[方源]谭璐芸,安莉萍.谈郭维琴教授辨治心衰经验 .新疆中医药,2000,18(4):51

心力衰竭名医屡效方

心力衰竭——张氏心衰方(张国伦方)

[组成]黄芪、党参、丹参、益母草各30g,白术、茯苓各15g,桂枝9g。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用于心力衰竭。

[方解]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心气心阳虚衰、血瘀水阻病机,张国伦教授对其治疗予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基本治则。以人参、黄芪、桂枝益气通阳,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茯苓、白术健脾利水,且益母草既活血又利水,切中心衰病机。

[加减]阳虚甚者,加附片15~30g(先煎30分钟),以加强温阳散寒之力。阴虚加玉竹、麦冬以养阴,玉竹为阴中之阳药,用之最当。瘀甚加桃仁9g,红花6g。慢性心律失常加麻黄9g,细辛6g。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散寒之意,快速心律失常加龙骨、牡蛎各30g以镇惊安神潜阳,呼吸困难加葶苈子15~20g泻肺平喘逆,对心衰咳喘逆者尤宜。

[验案]颜某,女,63岁。反复心慌心悸、胸闷气促,不能平卧40余年,加重1+月伴少尿、下肢水肿。2004年2月25日就诊,心电图提示:①房颤心律;②心室率90次/分。查体:双肺湿啰音,心律绝对不齐,二尖瓣区闻及双期杂音。肝下界于右肋下3横指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西医诊断:风心病并房颤(心衰Ⅲ度)。中医症见:精神萎靡,气短喘促,动则尤甚,四肢不温,小便短少,唇甲青紫,舌淡暗、苔白滑,脉散涩细弱。诊断:心悸。证属心气不足,心阳虚衰,水阻血瘀。治则:益气活血,温阳利水。黄芪、党参、丹参、附子(先煎)、益母草各30g,白术、茯苓各15g,葶苈子20g,桂枝、桃仁、大枣各9g,红花、炙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有效,守方治疗4周病情明显好转,气短喘促明显减轻,能平卧,腹平软肝脾未扪及,水肿消失,心衰基本纠正而停药。本案在基本方上加炙甘草6g,大枣9g补心气不足,全方共奏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效。

[方源]王佳涛,王丹.张国伦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经验 .陕西中医,2005,26(2):14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