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擞脱羁绊”的技击功效录自秦拳*真源武道
- 健康知识
- 2024-05-22
- 77
(下篇)“擞脱羁绊”的技击功效录自秦拳*真源武道其实我对健身之法并不关心,健身效果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副产品,既然是练拳,当然感兴趣的是这功法能不能打人。
见过虎虎生威的少林拳、行云流水的武当太极、刚劲凌厉的心意拳,于是第一次见到这体操不像体操,舞蹈不像舞蹈,怪模怪样的擞脱羁绊后,心里犯嘀咕:这能打人吗?
曾听老秦透露过,此功法练好,摆拳就很有劲了。但对我们来说,这个功法的运动量太小,基本充作休息之用,这么轻松的功法能练出功力?不过老秦这么说,一定有玄妙之处。
很早以前我曾问老秦:师父,有没有专用增加杀伤力的功法,比如直拳?老秦说:不需要,你现在练的就是啊,你把肩练空了,就知道了。几年后当我感觉双肩松柔,不用僵力时,果然发现拳头又快又凌厉了,所以老秦的话一定有奥妙,关键是自己能否悟到。
这次我发现肩胛骨能自行松动了之后,就突然感觉那里能使上劲了。这个就有点好玩了,也忽然领悟熊膀的端倪了。
自然界中熊是溜肩的,即没有明显的肩膀,但是熊的掌力最可怕的,连虎豹都要避之三分。其中奥妙何在呢?我们可以做个实验。
如果你从高处抓牢一个物体往下拉拽,要是你仅仅手上用劲,拉力并不大;如果你手上放松,肩上用劲一拉,会发现拉力明显增大;如果你全部放松、用屁股往下猛力一坐,你会发现这劲力非常利索猛烈(初试者注意分寸,以免肌肉拉伤)。这其实是把全身的力量用进去了,这就是拳家们追求的整劲,当然做这个实验容易,要在实战中,每一拳一脚都把整劲发挥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熊正因为没有肩膀,所以它的掌与躯体是连成一体的,也就是熊一掌拍出的就是它的体重,熊有多重?所以它的掌力最为可怕。
“擞脱羁绊”最早就叫“熊膀”,而“熊膀”这一名称最早见之于心意拳,为心意十大形之一,练起来很直观,很刚猛。但秦拳中的这个熊膀,动作与心意拳大相径庭,一点也看不出有何厉害之处,因此在好几年之中,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此功何为名曰“熊膀”?有何实际功用?
当练至肩胛骨能运上劲后,就会发现手臂与身体就能联系上了,熊膀的奥妙原来是隐藏在其中的。
那么老秦后来为什么又改名为“擞脱羁绊”了呢?
大概是秦拳讲究平衡、崇尚劲力的自然流转,怕学生执着于功力而影响整体吧。
因此初练此功,很多人会感觉非常别扭,究其原因:双手交错划圆,这个运动轨迹是横向的,而双脚原地踏步这个轨迹是前趋之势,即是纵向的,手脚不同的趋势要瞬间统一于一个动作之中,不别扭才怪呢。此情形就如初次学开车者,脚要管离合器、油门,手要管档位、方向盘,自然手忙脚乱。
“别扭”就是束缚,做自然流畅了就擞脱了这个“羁绊”。
因此我现在做这个动作很享受,肩胯呼应很顺,双拳连接很顺,而且步到拳到。其实此功法中已暗藏了步法,摆拳适合于从边门侧击,由于此功法双脚是“外八字”的,那么一上步自然会在对方侧翼,我现在一上步,左右三个摆拳一气打完,而且在双手划圈中,封、挡、化、击,都藏在圆里了,感觉相当好。妙哉,此功!
我第一次去乳山时,老秦还教具体的六拳八肘的练法,以后就逐渐废止了。近二年哪怕对初学者,我发现老秦体系中基本没有直、摆、勾、栽等的练习了。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天下只有一拳,其余只是角度、线路不同而已。只要把肩练开,肩胯呼应,劲力吊出来了,那么直线走就是直拳,弧线侧击就是摆拳,从下往上就是勾拳,从下往下就是栽拳、、、、、、一拳练成,其余皆通,不需要专门另练了,反正出手就是拳,已没有固定模式了。
所以如果在“擞脱羁绊”和“顺逆无碍”二个功法上多下点功夫,就基本上可以把拳法搞定了,省时高效啊。
至于劲力,完全不用担心。春节我把此功教给老童练健身,说顺便给你儿子也练练这个?拳劲一定会更凌厉了。老童连说不用了。
原来他儿子小童前年从山东练了半个月回来后,因发生争执,一拳把人打晕了,从此在整个大学里名声大噪,但是却把老童给吓坏了。为了和谐起见,他就不敢让小童继续深练了,以免再出事,哈哈。
有次和北京的小刘医师微信交流,他说秦拳的功法都是全息的,真是说得太对了。
秦拳的每个功法其实是一个入口,只要深入进去,会引导我们不断向山顶攀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