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极简艾灸疗法
- 健康知识
- 2024-04-15
- 80
肾精亏虚型艾灸疗法
[取 穴]
太溪,三阴交,曲泉,血海。
[操作方法]
使用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远近视个体耐受而定,使皮肤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选择回环灸或雀啄灸。火力要温和、缓慢而能持久,以达温阳之效,每穴灸10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肾精亏虚型高血压,其症状表现为:头昏耳鸣、视物模糊、听力减退、面色淡白、食欲低下、腰膝酸软无力,甚则周身浮肿、下肢尤甚、滑精早泄、性功能下降,老年人则夜尿频多,尿后余沥,舌质多淡白,脉虚弱。
[方法说明]
太溪为肾经经气所注之输土穴,肾脏原气所过和溜止足少阴经之原穴,为肾脉之根,先天元气之所发,能调节肾脏之元阴元阳,为回阳九针之一。功专“滋阴”,为滋阴之要穴,善治一切阴虚精亏之证。三阴交虽为脾经之穴,但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处,健脾之中,又有补阳之力,益气升阳之中,又能滋补肝肾之阴,凡有关经血胎产和子宫精室各证及肝、脾、肾三经之证关于血分者,统能治之,有通气滞、疏下焦、调血室、固精官等作用,为生殖系统疾病常用穴之一。曲泉为足厥阴肝经经气所入之合水穴,功如闸门,能调节肝经之气血,而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之功,凡肝郁血瘀所致诸疾,皆可治之。血海为脾经之腧穴,顾名思义,可知本穴为血之海,有导血归海之效,能扶脾统血,养血活血,清血分热,调理血室,为治疗血证之要穴,凡血证以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经脉病,本穴皆能治之。故而,本方具有补肾益精的治疗效果。
△ 肾阳不足型艾灸疗法
[取 穴]
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
[操作方法]
使用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远近视个体耐受而定,使皮肤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选择回环灸或雀啄灸。火力要温和、缓慢而能持久,以达温阳之效,每穴灸10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型高血压,其症状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如蝉,面色不华或面容黧黑,腰酸痛,腿痿软,甚则四肢不温,形寒畏冷,阳痿尿频,舌质淡嫩,脉象沉弱。
[方法说明]
命门具有补肾气,调节肾中阴阳的作用。神阙位于脐中,为真气之所系,生命之根蒂,重灸之从阴救阳,能温补元阳,回阳救逆,常用于治疗阳气虚衰或阳气暴脱所致各种脱证。关元为元气之所藏,三焦之气所出,肾问动气之所发,乃十二经脉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呼吸之门,三焦之源,是全身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原始动力,生命之根本。故补之灸之能温肾壮阳,培元固本,大补元气,主治脏腑虚惫,诸虚百损,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脏腑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真阳欲脱之证,皆可治之。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合主逆气而泄,气血调和,血压下降。故而,本方具有温肾补阳的治疗效果。
△ 阴阳两虚型艾灸疗法
方一:艾条温和灸
[取 穴]
至阳,脾俞,肾俞,三阴交,涌泉穴。
[操作方法]
使用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远近视个体耐受而定,使皮肤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选择回环灸或雀啄灸。火力要温和、缓慢而能持久,以达温阳之效,每穴灸10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阴阳两虚型高血压,其症状表现:头痛目空,眩晕耳鸣,精神萎靡,健忘少寐,气短心悸,腰膝酸软,行走轻浮,无力支撑,下肢浮肿,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红或肿胖而边有齿印,脉沉细或弦细。
[方法说明]
至阳为督脉脉气之所发,阳气至极,“至阳赫赫”,因穴居上、中焦交界之处,背部阴阳交关之地,故上可从阳引阴,振奋胸中之阳气,助胸阳以消阴翳,治疗胸痹;下可调脾脏,祛湿退黄。脾俞为脾脏精气输注于背部之处,内应于脾,治中主守,功在于“升”和“运”,具有补脾温中、益气养血、健脾和胃、化湿降逆之功。肾俞为肾之精气输注之处,性喜温,为人身至虚之地,功专补肾,为补肾之专穴,强身健体之要穴,既能补肾滋阴,填精益髓,强筋壮腰,明目聪耳,又能温补肾阳,补肾培元,涩精止带,化气行水。三阴交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交会之穴,寓藏着肝、脾、肾三脏之阴阳,既能补脾养血,又能补肾固精,滋阴柔肝。功专直补三阴,善守而不走,临床常与滋阴养血,补气助阳之腧穴配伍应用,以加强其功能。涌泉穴为肾经井穴、根穴、本部,也就是原气升发之地。灸涌泉穴既可补益肾气,调节阴阳平衡而固本,也可引实火下行,虚火亦引火归源。故而,本方具有阴阳气血双补的治疗效果。
方二:艾炷隔姜灸
[取 穴]
主穴:肾俞、关元、气海、百会、风池、三阴交。
配穴:①偏阴虚而心悸失眠者加神门;②咽干舌燥者,加太溪,③偏阳虚而下肢浮肿者,加阴陵泉;④便溏者,加足三里。
[操作方法]
采用艾炷隔姜灸法:每次选2~4穴,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或半枣核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5~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适应范围]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阴阳两虚型。症见头晕目花,心悸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腿软,夜间多尿。若偏阴虚者,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少津,脉细弦数,若偏阳虚者,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方法说明]
本型为阴阳两虚之证。故取肾俞、关元、气海补益肾阴肾阳,三阴交补肾益阴,百会平肝熄风,安脑宁神,风池疏泄浮阳,安脑定痛,神门清心安神,太溪滋阴清火;阴陵泉利尿消肿,足三里能强壮脾胃功能,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如此诸穴协用,以滋阴助阳,俾阴平阳秘,对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 痰浊上扰型艾灸疗法
[取 穴]
百会、风池、印堂、中脘、曲池、丰隆。
[操作方法]
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选2~4穴,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适应范围]
适用于痰浊上扰型高血压。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头胀如蒙,胸脘痞满,呕恶痰涎,纳呆心悸,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法说明]本型由于中焦痰浊挟肝气上犯,清空受扰。因此取曲池,丰隆泻痰蠲湿以治其标,取中脘健胃运脾以治痰浊之本,百会、风池、印堂平肝熄风,疏泄浮阳,安脑定痛;足三里和胃降逆,内关以宽胸理膈。诸穴合用,以起平肝泄浊之效。这些穴位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 原发性高血压艾灸疗法
方一:艾灸涌泉穴
[取 穴]
涌泉穴。
[操作方法]
患者均采取平卧位,两侧同时进行,灸的距离一般在1~2厘米之间,按患者对热度敏感的成都而异。灸的时间一律为15分钟。每日灸1次,连灸1个星期。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方法说明]
根据中医理论的研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以肝阳上亢及肝肾阴虚为主。因此,肾经在髙血压的发病机制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当肾阴不足时,一方面会波及肝阳心火及冲任而形成阴虚阳亢;另一方面会波及肾阳而形成阴阳两虚。肾阴不足以灸补肾经涌泉穴则可达到滋阴潜阳或育阴助阳的目的,相应地可使血压下降。
方二:艾灸足三里
[取 穴]
足三里。
[操作方法]
用艾条悬灸足三里30分钟,以局部湿热潮红为度。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方法说明]
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机多为肝阳上亢、气血逆乱。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合主逆气而泄,气血调和,血压下降。
△ 肝火亢盛型艾灸疗法
[取 穴]
风池、肝俞、太冲、行间,曲池、合谷。
[操作方法]采用艾炷灸法。每次选1~3穴,每穴灸3~5壮,艾炷如麦粒大,隔日灸治1次,3次为1疗程。若起泡,谨访感染。
[适应范围]
本方适用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症见头痛眩晕,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法说明]
治疗肝火亢盛的原则是清肝泻火。取阳维少阳之会的风池以清头目之火,安脑镇痛,肝俞、行间、太冲清肝泻火,合谷、曲池加强清泄头目之功,并能降压,神门清心宁神,对肝火上扰,心神受戕引起的心烦失眠最为适宜。诸穴合用,可以起到清肝泻火作用。如此肝火既平,清空爽适,血压自然就可以下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