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
- 健康知识
- 2024-05-26
- 76
冻 疮
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一种局限性郁血性皮肤病,又称瘃冻、冻风、寒瘃等。本病多
见儿童、妇女及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经常在寒冷环境工作的人员也容易患本病。明代
申斗垣在《外科启玄》中说:“冻疮,先痛后肿,遇暖发烧,破流脓血。多起于贫贱卑下
之人,受其寒冷,致令面目耳手足初痛次肿,破出脓血,遇暖则发烧。亦有元气弱之人,
不耐其冷者有之。内服补中益气之剂,外用附子末,栋树子肉捣搽之妙。”把冻疮之好发
部位、临床表现都描述得较为帖切,其治疗之法在现在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
本病乃因素体气血虚弱,寒冷外袭,不胜其寒,寒凝肌肤,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
成。本病轻者其伤浅,仅为皮肤络脉气血凝滞,成肿为斑。重者其伤深,肌肉脉络气血
凝滞不通,复感邪毒,寒极化热,热盛肉腐而溃。
(辨病)
1 临床表现
1.1 多见于妇女、儿童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发生于冬季寒冷之时。
1.2 皮损为局限性瘀阻性充血性紫红色水肿性斑,对称好发于四肢末端,以手指、
手背、面部、耳廓、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多见,境界不清,中央青紫,边缘呈鲜红色,
表面光泽,压之色退,去压后缓慢恢复红色。严重者可有水疱、糜烂和溃疡.
1.3 自觉局部胀痒,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
1.4 经过缓慢,气候转暖时可自愈,愈后存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疤痕。次年冬季多
复发。
2 诊断要点
2。1 发病季节明显,有受冻与寒冷史.
2.2 皮损为局限性紫红色水肿性斑,好发于身体末梢部位,对称分布.
2。3 局部胀痒,遇热后加重,溃烂后疼痛。 ,
2。4 经过缓慢,天暖自愈,易于复发。
3 鉴别诊断
3.1 多形性红斑 亦好发于手背、指缘、手掌及足底、足背等处,但损害多形性,
发病前常有发热等前驱症状,天温暖后痒感加重表现,典型皮损为虹彩状红斑,可伴有
关节痛,经过急性,多发于春秋两季。
3.2 结节性红斑 好发于小腿伸侧,出现红斑、皮下结节,自觉疼痛或压痛,不形
成水疱及溃疡。与寒冷季节无关。
3。3 肢端青紫症 见于成年妇女,两小腿青紫,皮肤冷厥,微肿,远端着色重,不
破溃,无自觉症状,终年不退。与季节无关。
3.4 类丹毒 多见于肉类或渔业工人,有外伤史,常见于手指、手背出现深红色肿
胀,灼热疼痛,有游走性,不破溃。
[辨证]
本病初起以寒凝血瘀证为主,破溃则寒化热毒证多见,溃久不敛为气血不足证。
1 寒凝血瘀证 麻木冷感,肤色青紫,肿胀结块,灼痛发痒,手足清冷,舌淡,苔
白,脉沉细或沉涩。
2 寒化热毒证 疮面溃烂,破流脓血,焮赤肿痛。兼见身热、口干、便结尿黄。舌
红,苔黄,脉数。
3 气血不足证 疮口溃烂,紫暗干塌,肉色灰白,滋流血水,久不收敛,肢冷,脉
细。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寒凝血瘀证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选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1。1.2 寒化热毒证 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方选四妙勇安汤加赤芍、丹参、野
菊花、紫草等.
1.1.3 气血不足证 治宜补气养血,温经通络.方选十全大补汤加毛冬青、鹿角霜、
黄酒等。
1.2 成药、验方
1.2。1 人参养荣丸,口服,每次l丸,1日2次。
1.2.2 取伤湿止痛膏(或辣椒帖膏)l帖,将患处用温水洗净,贴上即可,每日换
一次。冻疮已溃者不宜用。
1。2.3 用消毒棉球蘸云香精外擦冻疮患部及周围,每日2-3次,每次工一3分钟,
至局部有微热感为止,7天为1疗程。或用云香精5ml倒入约300ml热水中,浸泡并揉擦
冻疮患部,早晚各工次,每次轮流浸洗3—5分钟,至局部热感为止,7天为工疗程.
1.2.4 云南白药酊,对早期红斑型冻伤疗效最佳,对水疱型和坏死型效果亦好。用
药棉蘸取适量,涂擦患处,每天3—4次.
1.2.5 干姜数块,放入火中烧黑成炭,研细末,装瓶备用。冻疮溃烂患者,先用双
氧水洗净擦干,将姜炭末撒上疮面,厚薄均匀,再用凡士林纱布复盖,胶布固定,两天
换1次.冻疮初期红肿或即将破溃者,用白酒调姜炭末,成糊状,敷于患处,再用长布
条包扎,两天换1次。
1.2.6 夹竹桃叶(阴干研末备用),适量加入热开水冲开拌匀,先熏蒸,待水温至
40-~50~C时泡洗患处,水温下降可加入热水。
1.2。7 用柚皮工50c,橘皮100g,生姜20g,煎水,熏洗浸泡患处,每日1次。
l。2.8 辣椒10只,切碎加水适量,煎煮,熏洗患处,每日1—2次。
1。2。9 桂枝30g,干姜、当归、山楂、银花、连翘、玄参、黄芩各15g,赤芍、桃
仁、红花、乳香、没药各6g。El l剂,水煎服,连用15—20天。
1。2。10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8g,生姜30g,羊肉250g。加水煲炖,汤肉同服,
每周2次。 、
2 针灸治疗
2.1 手部选用阳溪、阳池、合谷、外关等穴,足部选用解溪、公孙、通谷等穴,用
泻法。并可用毫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局部,轻轻挤压出血,每日1次或间日1次。
2.2 耳针疗法 取神门、交感、肺、皮质下等相应穴位。
3 外治法
3.1 外洗
3.1。1 冻疮外洗方 透骨消30g,毛冬青45g,细辛9g,炮姜9g,桂枝20g,大黄
20g,川椒9g,芒硝15g(熔化)。煎水,先将患部置热水上熏蒸,待水温40"--50~时用
药液洗泡患部.
3.1。2 桂枝、川椒各15g,大黄、艾叶各30g,细辛、红花各10g。水煎外洗,同上法。
3.2 外搽
3.2.1 用复方樟脑酒(樟脑10g,花椒50g,干辣椒3g,95%酒精100ml,甘油30ml
组成)外搽,每日5—7次。皮破者不宜使用。
3。2。2 用2%薄荷入地金牛酊(由薄荷脑2g,入地金牛10g,75%酒精100ml组
成)外搽,每日数次。
3.2。3 冻疮康霜(正红花油10g,薄荷脑5g,樟脑5g,地塞米松50g,山莨菪碱30g,
维生素E 2g。霜剂基质100g。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液化,加入正红花油混匀,再
加入研细过筛的地塞米松、山莨菪碱粉、维生素E共研成糊状,分次加入霜剂基质至足
量,研匀即得)涂擦揉搓于患部,每日2—3次。
3。2.4 复方丹参冻疮膜剂(用70%乙醇浸渍法或渗滤法提取丹参有效成分,合并滤
液,浓缩提取液,将乙醇处理过的10g聚乙烯醇1788加入100ml丹参提取液(含生药
150g)中浸泡,膨胀过夜,置水浴上加温搅拌溶解,放冷加入654—2 0.3g、盐酸异丙嗪
0.5g、盐酸达克罗宁0。5g、氮酮lg等,搅匀,分装,密封即成)。临床应用,温水清洁
创面后涂抹药液,几分钟后形成一层保护膜,约维持工小时,每日用药工一2次。
3.3 外敷 已溃烂者可用20%马勃膏、生肌膏外敷,合并感染者外敷四黄膏。
3.4 穴位注射疗法 常用穴位:合谷、足三里、曲池、内关、外关、三阴交等。可
酌情选用当归注射液、川I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穴注射0。5ml,3
日1次。
4 物理疗法 可选用红外线、He—Ne激光治疗仪、TDP治疗器、热辐射器、恒磁场
紫外线、直流电等局部理疗。
[预防与护理]
l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
2 加强营养,多吃豆类、肉类及鸡蛋等食品,摄取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等,有利
于提高耐寒能力。积极治疗贫血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3 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皮肤干爽,避免长久接触潮湿寒冷。
4 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用热水浸泡,以防溃烂成疮。
5 常行局部按摩及温水浴,改善血液循环。
[古籍选粹]
《诸病源候论。冻疮肿疮候》 严冬之日,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肉,血气壅涩,
因即瘃冻,焮赤疼肿,便成冻疮,乃至皮肉烂溃,重者肢节堕落。
《外科启玄》 冻疮,先痛后肿,遇暖发烧,破流脓血。多起于贫贱卑下之人,受其
寒冷,致令面耳手足初痛次肿,破出脓血,遇暖则发烧.亦有元气弱之人,不耐其冷者
有之。
《外科正宗》 冻风,乃肌肉寒极,气血不行,谓肌死患也.初起紫斑,久则变黑腐
烂作痛者,以碧玉膏主之,生肌膏敛口。
《石室秘录》 冻疮乃人不耐寒,而肌肤受冷,骤用火烘,乃成冻疮。至于耳上冻疮,
必是用手温之,反成此累也。
《医学入门》 冻裂,冬月下虚身触寒冷,血涩生疮,顽滞不知痛痒,内服升麻和气
饮去大黄,外用木香、槟榔、硫磺、吴萸、姜黄、麝香为末,麻油调搽。
《外科大成》 冻疮者,由寒极气凝,血滞肌死而成也。甚则手足耳鼻受冷,至不知
痛痒者,宜置温处,.一以绵厚裹之,或用热手熨之。切忌火烘汤泡,犯之则肉死,至春月
心溃,宜服内托之药,以助阳气,则腐肉自溃,良肉自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冻疮,此证由触犯严寒之气,伤及皮肉着冻,以致气
血凝结,肌肉硬肿,僵木不知痛痒。即在着冻之处,垫衣揉搓,令气血活动;次用凉水
频洗觉热,僵木处通活如故则已。若日久冻僵,疙瘩不散,用冰一块,绢包溻之,以僵
疙瘩化尽为度。此从治之法也。若暴冻即着热,或进暖屋,或用火烘汤泡,必致肉死损
形,轻则溃烂,重则骨脱筋连……初冻宜人参养荣汤,加醇酒服之。
《外科证治全书》 冻疮,宜用阳和解凝膏贴之。若因暴冻著热,或久烘,或汤泡,必
致皮肉溃烂,亦用此膏贴之,五张可愈。
有冻跟冻耳,每遇冬寒则发者,用茄秸同葱煎汤浸洗,便不再发。
(现代研究)
1 发病学研究 西医学认为本病系由寒冷引起的异常反应。冬季长期寒冷刺激或冷
暖急变时。局部皮下小动脉痉挛,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瘀血,血液循环不良致局
限性组织浸润而发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障碍、贫血、营养不良、内分泌
障碍、慢性中毒、感染、鞋袜过紧、缺乏运动、局部潮湿多汗等常为发病诱因。遗传、职
业亦起一定作用。
2 临床研究 谭升顺等以当归四逆汤加减内服治疗冻疮54例,当归、芍药各10g,
桂枝6~lOg,细辛3—8g,木通、炙甘草各6g,大枣15g;伴胃寒、手足冰冷和青紫明
显者加吴茱萸、干姜、附子各6—10g;伴冻疮斑块、结节或冷性脂膜炎者加鸡血藤、丹
参、首乌藤各10—15g;有水疱、红肿溃烂者加野菊、马勃、生苡仁、白术各10~15g;
痒剧加白鲜皮、刺蒺藜各12g;病变位于下肢加防已、牛膝。总治愈率为85.2%,总有
效率100%。复发者于来年天气转冷前服用当归四逆汤,可预防本病的复发或减轻复发症
状。黄景等报告以桂枝汤加减内服治疗本病43例,川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
6g,生姜6片,大枣工2枚,黄酒15g(后入)。寒重局部痒痛甚者,加麻黄、细辛;气虚
神疲乏力,加生黄芪;阳虚畏寒者,加附子、细辛,并重用川桂枝至20g;血瘀重,局部
紫黯者,加丹参、红花。结果43例本病患者全部治愈。马文秀应用大黄甘草液(取甘草
50g,大黄50g,加水,煎沸30分钟后,去药渣,药取液,冷却50"--60℃。备
用)浸泡治疗本病100例,结果l°冻疮59人,均在10日内治愈.置。冻疮32人,均在
15日内治愈。Ⅲ°冻疮9人,均在25天内治愈。谢满生等以中药冲剂(肉桂10份,麦芽
10份,花椒3份,细辛1份,艾叶10份,黄柏3份,明矾3份,甘草8份,樟脑2份,
烘干研末)熏泡治疗本病282例,痊愈196例,显效86例,总显效率100%。顾渭臣用
冻疮酊(当归30g,红花30g,王不留行30g,川芎30g,桂枝20g,徐长卿20g,补骨脂
20g,细辛10g及白药精20g浸于95%酒精500ml中,30天后滤出药液,再加入山莨菪
碱注射液20ml,即20mg,贮于瓶中备用)治疗76例冻疮患者,其中轻度冻疮52例(局
部有较小的暗红色或青紫肿块,压之退色,有灼热和痒感),中度冻疮24例(局部红肿
明显,并伴发有水疱),结果76例1个疗程(7天)治愈7l例,占93.42%,经2个疗
程治愈5例,占6.58%。轻度一般1—2天消肿,2,--,3天痊愈;中度一般3---4天消肿,
青紫消失,5—6天痊愈。
3 实验研究 刘训荃对88例冻疮患者进行了指端皮肤温度、湿度、指端血流图、指
端毛细血管镜、血粘度、血小板聚集、免疫球蛋白、冷球蛋白、血沉等检查。发现患者
除了对寒冷发生异常反应外,还与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肢端微循环、末梢微血管畸形
等因素有关。林文注等观察了药物温灸法对冻疮患者手指血流图的影响。结果显示:药
物温灸可引起血流图波型改善,波幅增高,上升角扩大,重搏波好转,主峰角变锐。提
示可降低手部血管的紧张性,提高搏动性血流供应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