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轩谈内家拳 金字金句
- 健康知识
- 2024-05-12
- 59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
一、站桩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
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鼓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缩回,带动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气息在丹田中来去。
桩法是活动的,不是静功而是慢练。薛颠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四肢”——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
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尽,站空了自己。
浑圆桩是以眼神站桩,两眼要往上高瞟。练武先练眼,跟能生神,所以是练武先练神。人爬上山顶,累得疲惫不堪,但目光一远眺,身上就轻松一浑圆桩是这个原理。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眼神就是这个灵犀。久站磨炼筋骨,但只坚实了筋骨,等于没有站桩。眼神和肉体的关系,是浑圆桩要体味的东西。有了灵犀,才能有生机,冬天过去大地回春,生机一起,土里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桩也要把自己站活了。
站浑圆桩时,身子让眼睛领走了,身子不能做作。
摆拳架看似不动,其实筋骨肌肉都牵挂着,扑出去一厘米。犹如山谷有回声,身体也有回力,扑出去一厘米,再回来一厘米,要用回力来锻炼,如此易出刚劲。站桩之苦首先是筋骨软弱的疲劳之苦,学会了这个方法,站二十分钟桩,等于打二十分钟拳,也就喜欢站桩了。
二、五行拳
开始练劈拳,要找个开阔地带,犹如人登上高山,视野一开,会禁不住地长呼一口气。在开阔地带,气息容易放开。
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深远,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动作激发了全身,渐渐就会感到气息鼓荡,全身毛孔开合。薛颠说过:“练拳的人要学会体呼吸。”呼吸的妙处在打劈拳时可以体会到。
许多人身体都有隐疾,以劈拳练息可以将其灭于无形。而且人一上了岁数,身体会亏空,就要通过练息将气补足。
气息充沛,这是习武的基础,形意拳先练劈拳。劈拳中本就含有钻拳的姿势,练好劈拳接着练钻拳较容易。正是“金生水”,劈拳属金,钻拳属水。而再学一个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比较困难。
劈拳养肺,人的两条胳膊对肺直接作用。小孩们做的广播体操,如扩胸运动,伸展运动都是通过运动两条胳膊,来达到锻炼呼吸,强健肺部的效果。
而人的两条腿属于肾。一个人得了阳痿病,会被叫“肾水不足”。钻拳以打法来说,是要练肘或指节的,但以练法来说,是要练腿,以活腿来养肾。
所以钻拳的步伐不是直来直去,而是螺旋前进。让两条腿有一个松快的余地,这样肺气足,肾水旺,上下身都修好,方可以向上进修。所以要钻拳接着劈拳练。
在练劈拳的阶段,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身上皮肤增厚,像大象皮似的,而日,觉得手指粗得像胡萝卜,两个手心像有两个小漩涡,十根手指自发地紧紧握起,不愿意打开…这都是错觉。因为身上的气充足了,情绪也变得活跃了,忙了这个忙那个,如小孩一样,干什么都兴致盎然。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发现自己变成这样了,就说明功夫已上路了。
此时就不必再到开阔地去练拳了。形意拳自古讲究“拳打卧牛之地”,有个能挪步的地方就练上了,到开阔地打拳只是入门的方便之法。
因为劈拳练息,这个功夫得一年才能成就,先祛病再强身。通过练息,身上的气养育起来,大脑时常会有灵感,此时学拳就真是趣味无穷了。
炮拳出手后,要向后一耸,就是上挑的枪法,所以炮拳里有两个家伙,明显的足下扎枪,隐藏的是上挑枪,一个在形上,一个在劲上,以下扎的拳形来上挑,所以才妙。炮拳要到杆子上去体会——这是以后的事情,那时候,便要扎一枪有一枪的讲究了。
横拳的练法,是斜着进一小步,横着退一大步,横拳等于是倒着打的,正好练这“踏荷叶”,脚伸在地上,要感到踏在荷叶杆上,只有一根丝能支持,要用脚的肉感,把这根丝探测出来。
练形意要养成“上虚下实”的习惯,上身永远松快不着力,功力蕴藏在下身。
劈、崩、炮的基本型都如此,而钻、横的基本型就把这个“重收”耍在动作上了,钻拳是进一大步退一小步,横拳是进一小步退一大步。而在变化中,劈、崩、炮都有退步法。最有名的是崩拳的“退步崩”了。
炮拳前手横架在眉前,后手由面门径直打出去,攻击敌人面门,取开炮的意象,称前手为炮架,后手为炮弹,后手的出拳路线是直的,而且要有股爆炸力(开始练时可先从弹力人手)。
打炮拳时,后手不直线出击,而斜着撇出去,正是“遇敌好似火烧身”,就像往火堆里滴一滴油,不是一般地火苗跳起。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劲力跳起,劲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内里的根节,手随着根节升腾起的劲力挥出。
五行拳不是练拳,而在练五种不同的劲,所以每一种拳的转身姿势都不同。转身姿势是为劲而设立的,多练转身,对领悟劲有帮助。
“崩”字怎么解释,就是一崩劲吗?其实崩拳的妙处在于张弛。
五行拳是拳母,一辈子离不开,上手就受益。将五行拳的小动都学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十二形就是从五行拳里变化出来的,而练象形术的人能变回五行拳,一练起来,就知道两者是一个脉。
形意的拳母是五行拳,而五行的拳母是横拳,横拳属土,万物归于土,土含育万物,生发着劈、崩、钻、炮,所以横拳是无形的,横拳劲是形意拳最独特的东西。
横拳是无形的,而有形的横拳就是蛇行,一横身子。就有了兜、裹、丢、顶。我年轻时与人试手(试手就是试试,较量是拼命),一下子把人打出去了。自己却奇怪上了,这是个什么动作?回味一下觉得像是蛇行,连带着横拳也明白了。
把直来直去的拳打转了。把转着的圈打直了,这是崩拳的练法。
“崩拳有儿、钻拳有六”,钻拳的六个变招中,学会了两个就全有了。一个是前手压住对方,扯带得后手撵锥子似的撵进去。另一个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后手上了,变魔术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换了身型。
两者的前后虚实不同。整体说来,钻拳不是钻拳,是钻身。旧时代的北京很冷,冬天商店挂着沉甸甸的棉帘子,人进商店,前手一撩门帘,身子就往里钻,身子一动,手上搭的分量卸了,人进了门,帘子也刚好落下,有道缝就进了人。这是生活里转换虚实的现象,形意拳的“换影”也是这个意思。
拳劲起自腰劲,只有头虚领了,腰里才生力,站桩首先是为了生腰力。脊椎敏感时,要让站桩法动起来,可以尝试一下薛颠的蛇形。蛇形是肩打,“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绕在后臀胯下,贴着尾椎骨向上一提。犹如马尾巴乍起来,才能跑狂了,撑上这个劲,尾椎乍了,肩膀才能打人,这是桩法融入拳法。
从薛颠的角度讲。劈拳起手势、半步崩拳都是猴蹲身,这样十二形就如五行拳一样,其实这是五行拳该有的东西。
指望摆出劈、崩、钻、炮、横的架子赢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能蛮干,否则一下子就被人借了劲。为人处事也要这样,练了功就要藏着,藏不住就会得罪人,一得罪就是一大片,藏还得深藏。关键时候露一手就行了,形意拳是留给写实用功、心地纯正的君子的。
三、十二形
蛇形是肩打,鸡形是头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义传的,是他从山西学来的。其中的蛇形歌诀是“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要兜到臀后胯下,开始时,只有这样才能练出肩打的劲。
武林里讲薛颠“能把自己练没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时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里有他,但确定不了他的角度。
“龙形搜骨”不是龙形,就是劈拳里前脚外撇的大跨步,说这个步子开天辟地。打通三盘,调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关键。有了步子有功夫,没步子没功夫。这个步子就是内功。
只撇脚不展腿,撇脚的打法,是别住敌人的脚,但也是在擒拿时较从容的情况下使用,情况紧急一拳见生死时,就用不上了。撇前脚的大跨步,主要是练法。
前脚外撇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还有个小步子,就是崩拳步。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两膝盖是挤着的。但腿根里夹着活的动势,稍稍一调,就能随时随意地转向、转劲。所以崩拳微妙。
对于蛇形。薛颠说:“一动手,就是这事,没旁的事。”
说形意拳难看也主要是有这个猴蹲身,练拳时,处处都有只猴子蹲着,可想这一式的重要。猴蹲身之后,有张狂的招数。蹲身先练了膝盖,所以猴蹲身一变,就是扬身膝击,名猴挂印。这一蹲一扬,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紧一弛,只不过是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猴挂印的下一变是猴摘桃,就是抓敌人脸,泼妇打架一般,这是为膝击做掩护。不抬腿是立于不败之地。抬了腿是兵行险道,得有收场、后撤的伎俩。这连抓带点,练着滑稽、打起来狼狈,但这一番乱七八糟,兴许就乱中取了胜。比武时要懂得挑事端,找头绪,无理取闹一下,也许就乱了对方的方寸。
炮拳两手有前后,马形足两只手的炮拳,两手齐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转起来,呆板的也就变化无穷了。这个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个身子的重量从这边翻到那边,所以马形对整劲有好处,马形有践踏之意,动了手就不停,这个打法能先发制人。动手想快,光抡胳膊不行,脚下得踏上劲,手上才能快。所以马形抡胳膊却练了脚。
马形成就了,脚下有弹力,随时可撩起伤人,冲着对方的胫骨、脚踝,撩上就踏,脚离地的时间越少越好。马形的腿击法,不是明目张胆,而是在抡胳膊的时候藏着。其中的巧妙,希望初学者,用“打一厘米”的方法好好揣摩,这是个容易使上的防身之技。
鸡单足立地时是抓着爪子缩脚,所以要含着抓意提膝,有了抓意,膝盖下就能生出一踹。此踹很低,脚背外斜翘起,所以名为鸡翘脚。鸡形的腿击是从膝盖生出来的,不是直接使脚,所以能够“有机会就甩一脚,没机会就藏着。”
四、象形术
猿象的返身动作比钻拳大,因为钻拳把由下往上的钻势压缩到一直线里了,而猿象把这个上下钻势张扬了,蹲身时一回头就转了向,这一转比钻拳带的动静大。转了向就钻,犹如猴子一下蹿上树,人虽然没跳起来,劲要蹿起来。
象形术猿象的手指头向着人脸,形意拳猴形的猴挂印也要预备着——这个比武要点,我看书上提一句,在此特别强调,这两招是一招,少了谁都有危险,猴挂印,膝盖是一大块骨头,等于一方大印,要把这大印的分量挂到敌人胸膛里去,最佳的落点是敌人两胸尖的腹中穴。
这是个狠招。但不会返身换影,一抬膝盖便会挨打。
五、交手法
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摆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难看的,这种近身打法是要蜻蜓点水一般,一闪一闪的。
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强,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地一学你,就败了。
对于交手的大原则,唐维禄总结为:“身子挂在手上,眼睛盯着根节,冷静。”手上要挂着身体一二百斤的分量,拳谱有“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话,追上敌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难了;肩膀为根节,敌人要有作为,肩膀必有征兆,练武人练出眼力容易,养成明察秋毫的习惯,就难了;而最难的是冷静,练功夫练得开了智,方能冷静。
腿击法是身法的发挥。所以练腿先练身。
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的征兆一起,我就动了手。不是爱什么招就使什么招,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平时动心思多练,有出手就是合适的。只有练拳时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动到,在比武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
跟高手比武,精神一亢奋就觉得有种东西兴旺起来,这就是力到丹田。说不清楚,只能体会,站桩就兴旺这个东西。
形意拳专有打法,那是另一种分寸。薛颠的打法,在“占先于”方面有独到之处。示范时,做徒弟的防不住他,他的手到徒弟身上,就变打为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捞起来,在他的手里不会受伤。做徒弟的被他吓几次,反应能力都有所提高。
只有崩拳和蛇行,是我多年练武、比武自然形成的。我的崩拳、蛇行都只是看似崩拳、蛇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顺手就行了。
形意拳是一动就有步数,身形得换在点上。看着你的动静,变得越快越好,越小越好,犹如好朋友见而一下就搭上了肩膀,得一下就近了敌身。
至于薛颠的马形,叫“马形炮”,手势与炮拳相似,犹如马立着前腿蹬人,也是在脚上有劲撑着。马形藏着腿击,绊子,跟着手变。形意拳是主要攻中路的拳。崩拳要坐腰,一坐腰,人就低蹿出去,正好打在敌人的胸膛、小腹。站桩时也要揣摩提腰坐腰。微微活动着。这是拳法融在桩法中。
能硬打硬进,也不硬打硬进,一对一,可以硬碰硬,但一个对七八个时,怎么办?练武修出的劲道跟人硬拼了,那么练武修出的灵性干什么呢?内劲是虎、身法是龙,功力足还要智慧深。只能力胜,是俗于,能智取人,方是高人。
练法的大纲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纲是“八打”,师傅们讲拳都是结合着个人体验,在这两首歌诀上发挥。“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鸡形是头打,鸡啄米就是擒住敌人两手时,用头下“啄”鼻软骨,上顶下巴,“啄”鼻软骨能让敌人血流满面,而项下巴,能一下把敌人顶晕过去。
鸡形头打就是练头,头为一身之枢纽,头部僵硬、脚下再能变步数,转换身形时也仍然快不了。鸡总是一探头一探头地走,以头领身,鸡形就是用这个方法练身子。
形意拳在发力时,只在碰到对手身上的瞬间,手才握紧。同样的道理,只在打倒敌人的一瞬间,才露真形——这是五形拳的用法,只用一点,一点即可。大部分时间存而不用,神经上有储备就行了。《西游记》里的妖精,关键时候才显原形。“真身只在刹那”。
六、八卦掌
尚云祥说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过磨的人都知道,要将谷物磨得细腻。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般劲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圆、悠、远”,还要送出一般向下的辗劲,这股另有的劲叫做“留”。
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这不是靠站桩就能站出来的,所以八卦门人不站桩,都是在运动中求“送”、“留”。八卦如推磨,除了向前推,还要推出向下的辗劲,八卦掌一迈步要有两股劲,随时转化。明白了这两股劲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数为何千变万化。
程廷华打八卦,劲力浑身鼓荡,感觉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动。大蟒蛇从头到尾都蹭着劲,才能爬动得起来,这种威势,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脚所能比的?
“只动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练功口诀,“硬退硬进无遮拦”是形意的古歌诀,尚云祥还有“练拳要学瞎子走路”的窍门,说瞎子走路身子前后都提着小心,从头到脚都有反应,练拳不是练拳头,而是全身敏感。
八卦掌走偏门,一下就抢到人侧面,与练八卦掌的人交手,你就能体会到崩拳的转身动作,狸猫上树的巧妙,狸猫上树可迎敌人攻侧面。
形意拳打法的要诀也是攻敌侧面,等于两个人打一个人。正面迎敌就吃力了。唐师腿法妙,不单善走,还能迅速抢到敌人侧面。
形意门中的偏门攻防,返身打法是李存义发扬的,从李存义开始,形意的钻拳中就融入了八卦的东西,借着八卦的动作往身侧点。唐师,尚师传我的都是这个功架。
我的钻拳基本形不是从下往上钻,而是从中往侧点。那个借来的八卦动作,借了就不还了,融在钻拳里起了变化,还有八卦“回身掌”的形态,向体外侧一滑步,前手向外撸去,还有塌劲。胳膊撑起来,手掌是横的。
然后,后手随着点过去,手虽有前后,但两臂要有合力。犹如弓弩,两头绷上劲,才能射出东西,松了哪头都小灵。钻拳犹如螃蟹,是横着走的,左向一掌跟一拳,右向一掌跟一拳,就练上了返身。
李仲轩
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他34岁自武林退隐,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丰富拳术理论,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
中国教育服务网-会武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