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道问答 > 正文

肝郁脾虚的中药方 内托耆柴汤简介

【处方】白菊花9克,木贼9克,蝉蜕9克,银柴胡9克,羌活9克,生地9克,女贞子9克,苍术9克,白术9克,防风9克,赤芍6克,菟丝子15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肝解郁,健脾渗湿。主肝经郁热,湿蕴于脾。

文章目录:

  1. 肝郁脾虚的中药方
  2. 内托耆柴汤简介
  3.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羌活的药用价值

一、肝郁脾虚的中药方

  肝郁脾虚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肝郁脾虚的 中药 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肝郁脾虚的中药方

  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

  【处方】白菊花9克,木贼9克,蝉蜕9克,银柴胡9克,羌活9克,生地9克,女贞子9克,苍术9克,白术9克,防风9克,赤芍6克,菟丝子15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肝解郁,健脾渗湿。主肝经郁热,湿蕴于脾。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广西 中医 药》

  开郁舒肝丸

  【处方】香附、沉香、陈皮、甘草、枳壳、六曲、乌药、茯苓、山楂、厚朴、青皮、砂仁、元胡、槟榔、白术。

  【制法】炼蜜为丸,每丸重10g。

  【功能主治】开郁顺气,健胃舒肝。主膨闷胀饱, 消化 不良,不思饮食,两胁疼痛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实用中成药手册》

  解郁清肝汤

  【处方】柴胡6g,酒黄芩9g,香附9g,青皮3g,银花12g,青黛0.6g,赤芍9g,牡丹皮9g。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主风轮激开。因怒气伤肝,气血挟郁火冲逆于上,目珠胀痛,白睛赤丝紫胀,风轮泛高,青睛表层骤起裂痕,且兼胸满胁痛,脉弦有力者。

  【各家论述】方中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酒黄芩、青黛、柴胡清解肝中之郁火,赤芍、牡丹皮清肝经血热,银花 清热 解毒 。诸药合用,则有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之功。

  【摘录】《张皆春 眼科 证治》

  肝郁脾虚症状

  探讨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为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 ①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项,即可辨为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 食疗 方法

  1、胡桃芝麻饮

  胡桃30克,芝麻20克,牛乳、豆浆各200毫升,白糖适量。将胡桃仁、芝麻研为细末,与牛乳、豆浆混匀,煮沸饮服,白糖调味,分作2份,早晚各1份,每日1剂。可补益虚损,生津润肠,润肤消斑。

  2、白鸭消斑汤

  白鸭1只,山药200克,生地100克,枸杞子30克,调料适量。将白鸭去毛杂骨,洗净,用食盐、胡椒粉、黄酒涂抹鸭体内外,撒上葱姜腌1小时左右后切为丁;山药切片。生地布包,置碗底,而后纳入山药物漏、枸杞、鸭丁,上笼蒸熟服食,每周2-3剂。可补益肝肾,养阴消斑。

  3、健脾消斑粥

  生山药30克,莲米、赤小豆各15克,生苡仁、生芡实、白扁豆各1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将诸药加水煎沸40分钟后,纳入大米煮粥,分作2份,早晚分服,连续1月。可健脾疏肝,去脂消斑。

  4、当归山楂茶

  当归、山楂各10克,白藓皮、白蒺藜各5克。将诸药同置杯中,冲入判核沸水,密封浸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续1月。可疏肝健脾,消斑化淤。

  5、猪肾消斑粥

  猪肾1对,山药100克,苡仁50克,大米200克,罩冲烂食盐适量。将猪肾去筋膜,洗净,切丁,加诸药,大米同加清水煮粥,食盐调味,分作2次服食,每日1剂。可 补肾 健脾,祛淤化斑。

  6、茯苓消斑汤

  白茯苓、白僵蚕、白菊花、丝瓜络各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红枣10枚。上药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分作2份,饭后饮用,每日1剂,连续7-10天。可健脾消斑,祛风通络。

二、内托耆柴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外科百效》卷三
    • 2.1 组成
    • 2.2 主治
    • 2.3 内托耆柴汤的用法用量
  • 附:
    • 1 古籍中的内托耆柴汤

1 拼音

nèi tuō qí chái tāng

2 《外科百效》卷三

2.1 组成

黄耆、柴胡禅喊旁、当归、黄连、羌活、肉桂、生地、全瓜蒌、黄芩。

2.2 主治

臀疽在腿内近膝股漫肿木硬者。

2.3 内托耆柴汤的用法用量

半水、半酒煎服。

古籍中的内托耆柴汤

  • 《外科理例》:[卷五]臂痈一百十七 保痊。一人腿内侧患痈。未作脓而肿痛。以内托黄柴胡汤二剂少愈。又二剂而消。一人臀漫肿。色不变。脉活数...

  • 《立斋外科发挥》:[卷三]臀痈(附腿痈并腿痛香港脚) 痊。一男子腿内侧患痈,未作脓而肿痛,以内托黄柴胡汤二剂,少愈,又二剂而消。一男子臀漫肿,色不变,脉...

  • 《渗枯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附骨疽第二十七 五分)黄柏(三分)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内托黄汤内托黄汤黄柏羌活当归生地黄柴胡肉桂连翘等木贺橡瓜加上...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股部]附骨疽、咬骨疽 眩,呕吐不食,胸膈不利,心烦热闷者,宜服茯苓佐经汤。又有发于腿之里侧,属太阴脾经部位,骨节焮痛,四...

  •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股部]附骨疽、咬骨疽

三、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羌活的药用价值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1、外感风寒

  羌活具有解热止痛的作用,治疗风寒感冒,伤风咳嗽,头痛无汗等症状。

  2、祛风止痛

  用于风湿类风湿,痛风,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

  3、消炎解毒

  羌活还具有消炎和解毒作用,治疗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4、补肾养身

  用于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等症。

  羌活的药用价值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1、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四至五钱,板蓝根、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2、治太阳伤寒无汗: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广皮、甘草。煎服。(《医级》羌活汤)

  3、解牙临寒: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张元素九味羌活汤)

  4、治太阳经头痛:防风二分,羌活三分,红豆二个。为末,鼻内搐之。(《玉机微义》)

  5、治客寒犯脑,脑痛连齿,手足厥冷,口鼻气冷之证:羌活一钱,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

  6、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不仁:羌活(去芦),附子(炮,去皮脐),白术,甘草(炙)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羌附汤)

  7、治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内外伤辨》羌活胜湿汤)

  羌活的食用方法

  1、羌活防风汤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4两,桔梗3两,柴胡(去苗)1两半,败酱3两,桂(去粗皮)1两半,大黄(锉)2两,羚羊角(镑屑)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剂主治】产后腹中坚硬,两胁满胀,手足厥冷,心中烦热,引饮干呕,关节劳痉中风。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相次再服之。

  2、羌活除湿汤

  【来源】《医方集解》。

  【组成】羌活胜湿汤去独活、蔓荆、川芎、甘草,加升麻、苍术。

  【主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3、羌活酒

  【来源】《太平圣惠方》

  【配方】羌活一两半,防风(去芦头)一两,黑豆每服一合。

  【制法】上诸药,前二味捣粗罗为末,以好酒五升,渍一宿。

  【主治】治妊娠中风痉,口噤,四肢强直,反张。

  【用法】每服,用黑豆一合炒令烟出,投入药,酒一大盏,候沸住,去滓,拗开口,分两度灌之。

  羌活与独活的区别

  古时候的风寒湿引起的'下半身疼痛多用独活。羌活与独活的区别就是:羌活与独活,都能祛风胜湿,透利关节,但又各有所长。羌活性味雄烈,发汗解热作用较强;羌活偏上行,独活偏下行。羌活性温,独活微温。羌活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疼痛在上半身者,祛除头项肩背疼痛。独活常用于腰膝关节疼痛。

  羌活的副作用

  1、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

  2、血虚痹痛忌服。

  3、《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羌活医书记载

  1、《唐本草》:“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

  2、《本草纲目》:“羌后、独活,皆能逐风胜湿,透关利节,但气有刚劣不同尔。”

  3、《雷公炮制药性解》:“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发表邪,故入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实互相表里。”

  4、《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胖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亦。”

  5、《本经逢原》:“羌活乃却乱反正之主帅,风能胜湿,故羌活能治水湿,与芎穷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发汗散表,透关利节,非时感冒之仙药也。昔人治劳力感寒,于补中益气汤中用之,深得补中寓泻之意。”

  羌活的药材传说

  相传唐代,有一个名叫刘师贞的人,其兄患风湿顽症多年,长期卧床不起,家人遍访各地验方屡试,皆无良效。

  一个晚上,刘师贞梦见为治兄病自己四处访医忽遇见一位老翁,师贞上前求教道:“我兄患有严重风湿病,虽经多方治疗,仍无良效,请问有何办法治疗?”老翁道:“你兄所患风湿,一般药物是治不了的,有一种药物可治,就是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愈。”说完后老翁就不见了。师贞便知此是仙人托梦,连忙记住药名。可是他查遍了所有的医药书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这种药,只好走访名医药农,竟无一人知道是何药物,师贞十分着急,寝室不安。就在此时师贞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逝世多年的老母亲,师贞向母亲诉说了哥哥的病情。并告知“曾有一仙人托梦授方,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治,但无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药物?”其母连忙告知道:“胡王使者就是羌活。”

  师贞醒后即用羌活浸酒给兄饮服,兄的多年顽疾果真慢慢痊愈了,从此,人们便知道了羌活的祛风湿作用。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柴胡羌活生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