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哲学基础(七一)/心在液为汗
- 健康知识
- 2024-04-05
- 71
我们上一节提到了盗汗,那么盗汗是怎么造成的呢?
我们必须要明白人体的阳气和阴液的关系。人体的阳气,在白天的时候,阳气行于外,夜间的时候,阳气要入阴里。《黄帝内经》里的营卫篇里讲得很清楚,卫气行于脉外,营气行于脉中,卫气白天的时候,一直在脉外循行,到了晚上,卫气就要潜藏在阴液里面。
当阴液少了,阳气正常的时候,到了晚上,阳气要入阴,此时,阳气还能正常入阴吗?当然是不能,也就是说阴不藏阳了,此时,阳就会外越,于是就出现了盗汗。
所以,盗汗并不是气虚的问题,而是阴虚的问题。阴不制阳,我们叫阴虚阳亢。阴不潜阳,阳则外越,阳加于阴而出现了盗汗。
在临床上,我们见到了的三种不正常的汗,一种是无汗,一种是自汗,一种是盗汗,基本的机理,我们在这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无汗的人,也就是从来不出汗,夏天很热的天还是不出汗,这是阳气亏虚的表现。那么,动不动就出汗,别人不出汗,他在出汗,动则加剧,这是气虚的表现。晚上出现盗汗,这是阴虚的表现。
那么,我们前面说了,有的人喜欢汗蒸,这个习惯好不好?让自己在做汗蒸的时候,出了很多的汗,汗是阴液,大量的汗液出来,则会伤到津液。
正常的时候,阳气充足,津液充足,阳气蒸腾津液,泛于肌肤,从汗孔而出,叫做汗液。这是正常的情况,现在我们在外面加了一个外因,加了一个阳,这个汗蒸间的温度很高。这个温度很高的环境我们中医叫做阳邪。人体的阳气是正常的,现在汗蒸,又加了一个阳邪,阳邪亢盛。汗蒸出来的汗,是在阳邪亢盛的条件下出的汗,这是阳邪迫津外泄,这不是生理性的汗出,而是病理性的汗出。
由于汗蒸大汗淋漓,大量丢失津液,从而大伤津液。随着人体津液的耗伤,从而也会耗伤人体的阳气,这就叫气随津脱。所以,在大量伤津的情况下,就会消耗人体的气。最后导致了津液亏虚,气也虚了。气为阳,津液为阴,结果就叫阴阳具虚。
人是不是健康的,《内经》当中给出的标准就是阴阳要协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才是健康的。阴阳一但失衡,就会出现病理状态。我们叫做“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所以,我们就不难想象了,为什么有的人在大汗之后,就会出现头晕,目眩,最后,就会出现突然猝倒,不醒人事,最后出现死亡。这就是大汗之后,大伤津液,随着津液的丢失,气也随之丢失,最后就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所以,汗蒸对于我们人体只有伤害,没有一丁点的益处。所以,在这里在奉劝大家不要随便去做汗蒸。不要以为汗蒸以后,全身很轻松,很舒服。这种轻松舒服,只是让你的皮下血液循环加快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关节疼痛的人,肩关节周围炎,或者是老寒腿,老寒腰等这些风寒湿邪导致了这一类似的疾病,这些人的脉络闭阻不通则痛,所以,在汗蒸过后,暂时获得一时轻松和舒服,这只是对局部的经络得到缓解,对整体是大大的耗伤了人体的津液和气,对身体是百害而无一益。
由于耗伤了津液,会对血液的粘度增高,由于耗伤了气,会导致气对血液的推动力减弱和气对血液温煦功能的失职。最后导致血液循行越来越慢,又会加重瘀血的形成,同时还会加重内寒的形成。所以,汗蒸的舒服是暂时的,最后的结果是病情会加重,身体的健康会受到摧残。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医学和中医学的道理。因此,我们在跑步,健身的运动当中,也要避免这种大汗的出现。
那么,汗液出到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呢?《黄帝内经》里说,汗出蒸蒸,《伤寒论》里张仲景在治疗外感伤寒的时候,常常会用到发汗剂,说“微似汗”,几几然汗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我们身上出现毛毛汗,摸上去感觉粘粘的,但是看不见汗珠,这就是出汗的最佳状态。只要身上出现了大汗,就是汗过了,就会伤津伤气。
由此我们知道,吃了发汗剂,如桂枝汤,麻黄汤,出汗也几几然而汗出,千万不要出汗太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