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好中医都是怎么看病的

大部分国人都清楚,中医是有效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全球几十个国家接受,但是如今在国内中医毁誉参半,原因很多,庸医就是其中原因之一,今天就跟大叔一起看看,好中医都是怎么看病的,避免以后看中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分辨是名医还是庸医。

中医与西医看病不一样,西医看病,离不开仪器检测及其检验结果,特别注重于人体解剖部位和器质上的变化;而中医看病,注重的是人的整体功能,检验的结果和数据,只能作为诊疗上的参考,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比如用体温表测体温,病人发热到38℃或者40℃对我们诊断及治疗并没有依据作用,并不是说发热到40℃我们就用石膏,39℃就用黄连,38℃就用金银花。要知道,发热度数的高低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治疗依据。

中医诊断发热病症,是要抓住发热的特点,比如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寒多热少、但热不寒、寒热往来,还要根据发热的时间如有上午发热、日晡潮热、身热夜甚、寒热错杂等。

再比如给病人量血压,血压高,你打算怎么办?血压低,你又打算怎么办?中医是要辨证的。高血压并非都是同一个证型,绝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是肝阳上亢证,也不是所有的低血压都是阳虚证。

中医诊治疾病,要真正发挥中医的特点和优势,就必须按照中医自身的思维逻辑和方法去进行。

那好中医究竟是怎样看病的呢?

首先是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就是,望、闻、问、切。

望诊,包括望神、望色、望舌、望头面、望五官、望躯体、望四肢、望二阴、望皮肤、望排出物等。一些关键病、疑难病,尤其是危重病,望诊特别重要。其中,尤以望神和望舌最为重要。

闻诊,一是闻声音,音变而病生,再就是闻气味,异味可察病,而重点在于闻声音。病人的咳嗽声、喘息声,声音的悠扬、短促、重浊、清长都是不一样的。

问诊,就是问寒热、问汗出、问疼痛、问饮食、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问二便、问经带等,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要单刀直入的问,不要东扯西拉,不着边际,空费气力。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切按病人有关动脉的搏动形象,用以诊察病情,辨识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脉象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和病理的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病、辨证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一个好中医,必须四诊合参,而庸医则不同,可能会从四诊中选取一个,比如问诊,简单问两句症状,OK,开药,结束,接着看下一个病人。

其次是辨证分析

中医治病必须辨证施治。不能辨证的医生是庸医,只有懂得辨证法则,懂得灵活辨证的医生才是好中医,才能治好有些西医都治不好的疾病,才有能力问津疑难杂症。

辨证的法则很多,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脉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这么多、这么复杂的辨证法则,其关键只有两个,一个是辨别病邪的性质,简称辨病性;一个是辨别病变的部位,简称辨病位。

辨病性中,外在的有风、寒、暑、湿、燥、火;内在的有瘀血、痰饮、食积、情志因素等。无论是外感的还是内伤的,每一个疾病性质都要搞清楚。

辨病位,首先要从大体上讲,辨表证还是里证,是外感还是内伤。外感病要按照六经、卫气营血辨证;内伤病则必须按照脏腑辨证。

所以说,中医看病关键要看会不会辨证,四诊是前提,我们将四诊的资料综合分析就是辨证。辨证的关键第一是弄清病邪性质,第二是弄清病变部位。只要把这两者抓住了,在临床中治病就有办法了。

无论是大病小病,并且越是疑难病,越要注意这一点,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奥妙所在。有些医生为病人服务的态度很好,但是没看好病,这不算是医德好,真正的医德是切实帮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否则都算庸医。

再就是因证选方

因,就是凭借、依据,依据病人的证型选择一个合适的方。

医生治病首先识方,先选方而后用药。

好中医和庸医的区别就在这里,庸医不能开方,因为他的基本功不好,背不了几个方,每天开的都是自拟方。

方剂是在长期反复实践中摸索、总结得来的,这就应该是验方。尽管几千年来,方剂数以万计,但是真正常用的方剂不多,而且有些方剂仅仅在古方的基础上加减一两味药,就变成一个新方,这其实还是古人的原方。

我们为什么不下点功夫背一些方剂呢?有些人过去没有这个基本功,现在让他背也记不住,就干脆使用自拟方。另外有些医生以第一味药作为方子的名字,诸如陈皮汤、银花汤、神曲汤等,这是不行的。中医开处方是要开方剂的,没有方剂是没有规矩的。

好的中医开处方都是有汤方的,庸医不行,他们不要汤方了,这样治病的水平也就下降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病人拿着中医开的方子,上网搜索查典籍都找不到到底是什么方子,大部分可能都是自拟方,当然,我不是说自拟方不对,正如刚才所说的,在古方上做加减,这很正常,但实际上还是古人的原方。

最后总结下,好的中医看病,一定是四诊合参,辨证分析,因证选方,这也是中医看病的三要素,更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法则,如果这些都不会,那就是个庸医。

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应调理方案或内容:如阳虚、阴虚、脾虚、肾虚、减肥、补气、补血、鼻炎、祛湿、食疗、养生、夏至养生、学中医、学养生等等。

申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