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二模作文题解析及范文
- 作文大全
- 2024-03-27
- 297
一、命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冬天到春天,时光走了两季;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78天、经历了凶险之极的彭博,因为人间大爱,战胜了死神。出院时,彭博对救命恩人再三鞠躬致谢。他说:“治病救人,在你们看来,是尽职尽责;但在我看来,是给了我生命。”
彭博感恩的话语中含有多元视角:
“治病救人”在医者的自我视角中也许微不足道,在患者的他人视角中却无比伟大。自我视角中很普通的人,如果做了该做的事,也能获得他人视角的点赞;自我视角很伟大的人,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也难逃他人视角的差评。当然,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更加伟大。
那么,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又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命题分析与写作思路点评
把握写作训练重点 有效提高备考效率
——2020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线上测试作文题评析
胡家俊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月刊》副主编)
2020年4月11日上午9:00-11:30,是2020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线上测试语文科测试的时间。对于这道作文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文题的审题
高考作文题的审题,我一贯以来都是强调要以文本精读的严格要求来操练,从“语言”上读出每一句话的内涵,从“语法”上,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先来好好读读题目。
作文题的材料是文字材料,有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陈述的是个案,是具体的事例,以新冠疫情作为大背景,关注个体不同的体验。
“从冬天到春天,时光走了两季”,这是时间性的描述,从冬天延续到春天,一来表现了时间的长,二来从“冬天”到“春天”,冬去春来,暗示了向好的方向发展,尽管疫情还没过去,还不能说万千“春天”已经来到,但是从个体彭博治愈的角度,出院了,说是迎来了春天,也算是符合情境需要的。
“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78天、经历了凶险之极的彭博,因为人间大爱,战胜了死神。”
这句话信息很丰富:第一出现了人物——“彭博”,这是一个个体人物,其名字需不需要有特殊的解读呢?我觉得不需要了,这就是单独的一个个体,是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第二个是交代了事由,彭博因为感染了新冠病毒住院了。第三个是交代了一些细节,比如住院的时间是78天,比较漫长;住院的经历很凶险,“凶险之极”引人联想;“战胜了死神”,表明彭博曾经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是终于战胜了死神;彭博为什么能够战胜死神呢?材料归结到是“因为人间大爱”,但究竟是怎样的人间大爱,材料没有明说,给了考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细细揣摩这句话,考生会有一个很丰满的一个事例呈现在脑海中。
“出院时,彭博对救命恩人再三鞠躬致谢。”
彭博治愈出院,考生研读这句话会场景再现,一个患者对医者鞠躬表示谢意。谁是“救命恩人”?没有明说,但是很容易会联想到是医护人员,是后面材料说到的“医者”。“救命恩人”四个字,已经很明显地表达出情感态度的倾向。
“他说:‘治病救人,在你们看来,是尽职尽责;但在我看来,是给了我生命。’ ”这是彭博个人的感受,他说话的内容,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一个是从“你们”的角度来说,就是医者的角度,你们是“尽职尽责”的,这是你们的本质工作;另一个是从“我”的角度来说,是你们给了我生命。这个说话,是为下面引出“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的概念作铺垫,是概念的具体化表现。
第二自然段是对彭博话语的解读、生发与拓展。
“彭博感恩的话语中含有多元视角:‘治病救人’在医者的自我视角中也许微不足道,在患者的他人视角中却无比伟大。”这是对彭博话语的概括与分析。第一有多元视角,强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彭博的说话。后面是具体的分析,同样对待“治病救人”这样一件事情,“医者”和“患者”会有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其中用了“微不足道”与“无比伟大”一对词语,把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表达得更加清晰。
“自我视角中很普通的人,如果做了该做的事,也能获得他人视角的点赞;自我视角很伟大的人,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也难逃他人视角的差评。”这是对彭博的话进一步的拓展,主要是提炼抽象出其普遍的意义。要理解好这句话,要重点理解好四对矛盾冲突的词语:“自我视角”与“他人视角”;“普通的人”与“伟大的人”;“该做的事”与“不该做的事”;“点赞”和“差评”。这四对矛盾冲突的词语,从视角、人物身份、做的事情的性质、获得的效果四个方面切入,引导考生从这些方面来思考相关的问题。
第三自然段材料,起到了补充和扩大核心观念的作用。
“当然,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更加伟大。”“当然”,起到了提示的作用,是补充上一自然段的“自我视角中很普通的人,如果做了该做的事,也能获得他人视角的点赞;自我视角很伟大的人,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也难逃他人视角的差评。”
通过补充,让考生明白“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普通”与“伟大”是可以互换的,这引导考生更加辩证地理解两者的关系,丰富了对其内涵的理解。
三个自然段的材料之后是引导语。我们审题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字体的变换。
“那么,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又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这句话不再是用楷体字呈现,而是改为了用宋体字呈现。这段话起到了引导语的作用,属于引导性的写作任务,跟直接表述的写作任务不一样。这个引导性的思考方向,就应该是写作需要考虑的主要方向,学生不能忽略这个引导语的引导作用。
引导语之后是写作要求。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这是写作要求,重点要理解好第一个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能够联系彭博的话语,以及有“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这两个概念引进到作文中,我个人认为就已经是达到了“结合材料”的要求了。至于“联系现实”,我个人觉得应该在彭博的话语之外有所拓展,就是说可以拓展到非疫情的内容。为什么这样理解呢?因为很明显,从提供的材料来看,是很明显地引导从这个个案到其普遍性意义的理解。而且,彭博的事例、话语,在材料中已经挖掘得比较清晰了,继续翻炒这个解读,意义有限。
后面几个要求,都是常规性的要求,在此就不再赘述。
(二)如何把握这道作文题?
读过题目以后
,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把握这道作文题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要把握好这道作文题,写出理想的文章来,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这道作文题的写作任务是什么?这道作文题没有明确的写作任务,这个时候,理解好引导语就特别重要。把引导语里面提出的“
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又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两个问题理解好很关键。我的意见是,在没有明确的写作任务的时候,把引导语提出来的问题作为写作需要解决的写作任务,是最稳妥的做法。考生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把引导语提出的两个个问题回答好,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提炼出一个主题,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这道作文题的写作任务了。
第二个问题:这道作文题的核心概念,或者说关键词是什么?这道作文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自我视角”,一个是“他人视角”。
考生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有所理解,有所区分。另外,需要把这两个关键词和学生平时经常写的“角色转换”的文章有所区别,这道题强调的是“视觉”,不是“身份”,这样的细微差别,能够反映出考生的差距来。
第三个问题:这道作文题最主要的矛盾冲突表现在哪里?寻找矛盾冲突定,是写作高考作文立意的关键。这道作文题主要有两个矛盾冲突点:“自我视角”与“他人视角”的矛盾,“普通”与“伟大”的矛盾。
按照作文题的逻辑思维,可以考虑立意为:自我视角普通,他人视角可能会伟大;自我视角伟大,可能他人视角会普通;自我视角普通,可能他人视角也会普通;自我视角伟大,可能他人视角也会伟大。有可能两种视角的效果是相反的,也有可能是相同的。把这样的矛盾关系理解好了,立意就容易了。
第四个问题:这道作文题写作的重点在哪里?我一直在强调,写作是需要有重点的,不能平均用力,平均用力的文章,往往吃力不讨好。把握了写作的重点,其实就是知道了这道题的含金量表现在哪里。个人觉得,这道题要体现写作的含金量,重点应该在三个方面:概念的理解、关系的阐释、个人的体验。概念的理解,主要就是对“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两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关系的阐释”,主要就是对另种视角的关系,什么时候效果相同,什么时候效果相反,要很清楚地表达出来;“个人的体验”,主要是解决引导语“
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又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提出来的问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判断,作出回答。这三个写作重点落实得好了,分数自然就会高。
(三)如何评价这道作文题?
对一道高考作文模拟题的评价,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判断,意见有多种,是正常的,因为可能个人所持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或者个人把模拟题目的训练目的定位不一样,都会造成有不同的评价。我评价一道模拟作文题,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看测试的功能定位,第二个是看测试的效果。
深圳市是如何定位这次线上测试的
,我不了解
。从我个人的看法
,这第二次线上测试跟第一次线上测试一样
,还是阶段性的测试功能
,主要是解决阶段性的问题
。第一次线上测试,解决的主要是2019年高考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圳考生之前备考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以,第一次线上测试的难点定位在写作者身份切换、驳论的写作、评论的写作上面。写作者身份在实际写作中的灵活运用,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所涉及,越来越受到重视。驳论写作是2019年考生作文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通过测试要强化驳论的写作是很对头的。评论是写作的重点,如何平衡好“述”与“论”的关系,至关重要。
第二次线上测试这道作文题,假如是综合测试的定位的话,应该不是太理想的,一个是写作任务不够确定,写作的限制性不够多重,另外一个就是材料陈述出来的观点太具体,太清晰,学生的立意空间被严重压缩。所以我认为还是作为阶段性测试使用,比较合适。这道作文题训练价值,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分数”?
我们知道,提高高考作文的分数,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审题的准确性,第二个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第三个是语言篇章的表现力。这一道作文题,有概念的理解,有理论关系的提升抽象,有思辨,整道作文题的设计,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引导抽象思维很明显,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是大有好处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道高考作文模拟题是很好的。
三、下水作文
人尽天职即是善,天无泪奔地便晴
龚志民
花无心妆点春天,也无心卖萌讨好游客,但凭本心,随时令绽放凋谢,不刻意隐或显,也无意成为寒冬中人们心中的向往与渴望。多维度视角下,人与花,荣与谢,物尽其性即是美善守真,即是智慧初心。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我尽性而开,你尽情而赏。
每一种新疾病,都会倒下一大批患者,也会成就一小批杰出的医者和医药。而最好的医生总是语重心长:不治已病,治未病。最好的老师总是乐意看到: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最厉害的兵家总是老成谋国:止戈为武,不战而屈人之兵。胸怀的高远和视角的多维转换,带来职业的超脱和智慧的超越。有了高远,才能突破职业的窠臼,获得新的思想维度。有了职业超脱感,会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无畏生死,勇于逆行,静待岁月花开和答案揭晓。
真正的大医、巨匠,不觉得自己伟大,也不想伟大。近期在镜头中看到钟南山院士时,每次他的神色都是那么忧心忡忡,没有一点得志得意之色,也没有一丝万众瞩目下的明星感。世界上类似新冠这样的大疫,肯定会促成一批伟大的医生和新药诞生。但是,你选择让世界永无此机会?还是盼望借此机会成就自己的医术登上作为一个医生的巅峰?智者渴望新挑战,仁者守真抱朴,你选择作智者还是作仁者?
看看中国同仁堂的楹联:但得世人皆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听听世界普得策新闻获奖作品的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如果世界宁静祥和,亲友在温暖的阳光中嬉戏,人人富足礼让,怎会需要、怎会产生“人咬狗”之类的新闻呢?
彭博的真诚感恩,是他健康人格的外现;医生的推辞谦让,是伟大的职业自觉。疾病与医药、人口与粮食,从来都是相生相克、你追我赶的矛盾,医药与粮食,永远是追随在疾病和人口后面的被动者,只有新的平衡,没有一劳永逸的尽头。任何单向视角,都难以达成动态平衡。如果换一种视角,有效控制疾病与人口,矛盾亦能平衡。病,来之则担当;去之不挂于心。而伟大的医德,则须化作彭博未来作用于社会、反哺于社会的职业内驱力:像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那样做人、助人,即可。
反之,固执地认为所见即真相,所触即实相,所想即完美,结果大多会抱残守缺,自欺欺人。佛经寓言《盲人摸象》说:有四个盲人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就用手摸。摸到大象牙齿者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
大萝卜
。”摸到大象耳朵
者说:“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摸到大象腿者说:“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摸到大象尾巴者嘟嚷:“大象哪有那么大
!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他们都认定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
杏花痛苦凋零时,却是一年春好处,亦是万众赏春时。天无泪奔地便晴,人无病痛何需医?“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大医不在乎墙上锦旗,不在意标性扬名,视为病人续命为本份。园丁郭橐橐亦如是。天无泪奔地便晴,花开花落两由之。观物如观己,推己能及人。以至诚、至真之心,待万物与职业。
成功之道、做人立业之道,岂有他哉?
(作者:龚志明,教育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著名特级教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