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正文

一文搞清论文中的“研究问题”

本文根据乌角先生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作者简介:

乌角先生,国内知名科研写作辅导老师,悟空科研、学术期刊智能检索与精确投稿系统、AI智能论文生成系统核心研发人员,国高·科研写作研究所“科研写作经典课程”主要授课人,学员遍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600多所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博士生群体,近5年来辅导学员成功申报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各级各类课题100多项、发表SSCI/CSSCI/北大核心等各级各类论文800多篇。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研究与写作的区分”、“研究中的问题”、“论文中的问题”、“两种问题的关系”以及“问题构建的两种常见方式”这五个方面,来对于论文问题及其建构方式的相关内容进行分享。

●研究与写作的区分

对理工科学者来说,研究与写作的区分几乎是无障碍的,研究与写作本来就是区分开的:研究就是做实验、写作就是写论文。但是,对于文科学者来说,研究与写作的区分就是一个障碍,因为研究与写作同样都是基于“看文献”的方式才得以进行。因此,文科学者面临如何将研究与写作区分开来的困难,但我们要想把论文写好,就必须要把二者区分开来,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否则,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与观念,我们无法理解、执行。

1.研究是写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写作离不开研究,没有好的研究就没有好的写作。但是,好的研究不必然带来好的写作。虽然研究与写作有很大的关联性,但二者终究是两码事。对大部分文科学者而言,研究与写作这两个环节同时进行的情况加重了难以将二者区分开来的现状。从观念上来讲,这非常不利。而我们越早、越快、越好地转变此观念,就越有利于论文写作。实际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学者们将研究和写作区分开来才是常态。

2.写作对研究的反作用要大于研究对写作的作用。写作有时能脱离研究,即我们不搞研究也可以写论文。比如,有些博士毕业后对未来毫无规划,对自己即将开展的研究无从下手。其实我们不应着急,先写论文,同一个选题连续写三篇,在写的过程中需注意,三篇论文要研究同一个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三篇论文成果摆在那里,这是最明显的收获;二是我们连续三篇论文研究一个东西,极易在写作过程中找到兴趣点。我们永远不要在还没有动手写作之前就冥思苦想,很多问题并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在写的过程中解决出来的。

●研究中的问题

简单来讲,我们可将其理解为我们需解决或解释的未知情况。比如说,我们做一番文献功夫,可能就需要去请教很多人,去上网查找许多资料。我们可能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而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就是在搞研究。

●论文中的问题

论文中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种“陌生感”。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有疑问。意即有一个地方我们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其含义。例如我们要做《肥胖会传染吗?》这个选题,如果我们将“肥胖”替换为“感冒”,那么感冒会传染这点毋庸置疑,或者将“肥胖”替换成其他传染病都没问题。但是,“肥胖会传染吗?”没人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就得打开前人文献进行一番研究。

2.有亮点。我们以《“拖下水”:个体“关系”结构互动实验研究》这一论文选题为例,它的亮点是“拖下水”。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个体“关系”的网络中存在某种现象,此现象反过来同样成立。他发现了这个规律,这个规律符合我们的常识认知。但作者如果未抛出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就不会在意。这就是在我们的问题呈现出来之时,有“亮点”的表现。

3.有陷阱。我们以《卓越教师的意图改写及反思》为例。乍一看,我们不理解“意图改写”的含义,只因人人都有本能,即总是会被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吸引。因而,这也是论文中的一种问题类型。

●两种问题的关系:研究问题≠论文问题=研究问题的答案/入口

每个人在写作学位论文的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语境,导师常常会问两个问题,一是“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二是“你的论文有何创新性?”。其实,在两个问题中潜藏着一个中心点,即我们的论文既没有研究问题,又没有创新性。

事实上,导师是站在研究的角度来提问,原因有二:一是我们的论文他从未仔细看过,故里面有哪些问题与创新性他不得而知;二是大部分导师根本区分不开研究与写作,尤其在文科领域。由此可知,有关研究的问题跟论文的问题,大部分导师亦区分不开。如此一来,无论是导师还是学生,最后就都得过且过。这就容易给我们传递一个信号,即会让我们认为:我只要找一个别人从未研究过的东西,那就是有创新性的研究了。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理解。其实我们容易出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研究与写作分不开、研究的问题与论文的问题分不开。当导师在问我们研究问题是什么、创新性是什么之时,我们应如何作答?其实,我们应该表明,这篇论文中的亮点和疑问依次是什么以及文中何处是引人入胜的。只要说清这几个层面,将论文中体现“陌生感”的内容表述给导师即可通关。

●问题构建的两种常见方式

1.“挖井法”(缩小的方法)。意即,找块空地再使劲往下“挖坑”。至于“井”“挖”得大还是小,那就各凭我们自己的本事了。

2.“盖烟囱法”(放大的方法)。这种问题构建方式也很好理解,意即往上“挖坑”。

其实,做选题、找问题,就是在“挖坑”。“坑”挖得好,编辑、审稿人、读者就容易掉进“坑”里。只要成功地让他们“入坑”,那这个选题即获得成功;如果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每一步都让他们“掉进来”,这就是一个高级的“连环坑”,整篇论文也就出彩了。

我们“挖坑”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往下“挖”。并且,我们要使劲“挖”、深“挖”;另一种方式就是往上“盖”。“烟囱”“盖”得越高,读者们就越有“掉坑”之感。

▷案例呈现

1.“挖井法”相关例文选题:《城市居民出行的空气污染暴露测度及其影响机制》。此选题便采用了“缩小法”。我们将标题范围缩得越小,这个问题越成功。一般情况下,越往后缩小,难度越大。我们如果往后缩小两步或者三步,这个论文选题就成功了。

2.“盖烟囱法”相关例文选题:《中美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比较:以北京与芝加哥为例》。该作者则以“居民出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美比较,这是“盖烟囱法”,我们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无需考虑如何去“缩小”选题,而是要学会以一种更宏观的视野来观察研究对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