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论文全文(5篇)
- 论文大全
- 2024-02-04
- 127
第1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
1.1现代合理用药原理
从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知,用药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诊断、开处方、包装调配、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品的过程。简而言之,合理用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用药内涵有明确规定,包括:
①药品使用与患者疾病相吻合;
②符合药品使用指征;
③除药品疗效外,合理药品使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
④服用方法、剂量要正确;
⑤要确保不良反应小,患者无所使用药品禁忌症;
⑥医嘱内容情况明确,患者遵医嘱情况良好。
1.2中医药理论下中药用药原理
中医治病救人主要依赖与中药的使用。因此,中药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炮制、配伍、煎服、制剂来减毒增效。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及身体负担,两全其美。
1.2.1药性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药性理论主要是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几个方面,是中药合理使用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药品药性,才能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1.2.2中药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配伍理论主要是指:组方的应用要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尽量避免无逻辑药物配伍,或者滥用某些药物的情况出现。
1.2.3七情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所谓七情配伍理论是指药品使用中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是指药品的使用要注意彼此之间的配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药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会增加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以甄别。
1.2.4将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中药使用最基本前提是,需对症用药,只有给合适病症使用合理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作用。而所谓辩证论治理论是指: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再根据证侯临床表现而拟订治法,是中医药最基础理论之一。其应用与中药使用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只有准确辨证,才能真正达到合理安全使用中药的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1.2.5将中医整体观念应用与合理用药工作中整体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即应重视患者身体整体的病变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使用相关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全面合理用药,综合治疗,标本兼顾。
2促进合理用药相关建议
2.1医疗行政机构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意义
在我国,85%以上的药品是在医院进行销售的,也就是说,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最主要场所。所以,涉及到药品合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必须由医疗机构自身出发。把握医疗机构的用药规范是贯穿合理用药质量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主线。另一方面,随着中药使用安全问题的不断暴露,医疗机构管理者应该投入一定精力在中药合理使用中,以提升合理用药整体水平。
2.2各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
药事管理委员会是指各级医疗机构药品有关工作行政管理单位,其最主要的工作职能就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相关国家药物政策,着力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在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宣传和应用。定期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加强介绍中药合理使用,将中医药理论渗透于相关工作人员脑海中,努力促使医务人员、患者甚至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药合理用药的临床意义。
2.3医疗行政单位协助各级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
第2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
1.在医学理论方面
自东汉以来佛教传入我国,唐代丝路上往来胡僧继续在弘扬佛法的同时用印度医学普度众生,印度医学理论源源不断的传诵、运用,开拓了中医学视野,孙思邈是隋唐医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医学思想包括儒、释、道各家思想,盖佛教戒律不茹荤血五辛,在他的医学思想中多有体现,如《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所录诸方中,多提及忌食血肉有情之品及五辛。《大医精诚》文曰“: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这一方面体现孙思邈医学思想中的佛学理念,另一方面体现印度医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印度医学有“万物皆药”的思想,孙思邈吸收这种思想,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名第二》中载道“: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唐代丝绸之路上往来僧侣成为印度医学理论的交流载体,在高僧们用佛学、医学普度众生的过程中,印度医学理论得以释读,并丰富了中医学内容。
2.医治方式方面
隋唐时期除医学理论外,中医学广泛吸收外来的先进治疗技术,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眼科手术和颅脑外科方面的治疗方式,引起了中医们的极大兴趣,并效仿学习。《新唐书•拂传》曰“: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眚。”《经行记》中也有“大秦人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的记载。再如眼医婆罗门治刘禹锡眼病,可见时人对这些技术的震惊和推崇。隋唐经丝绸之路往来于内地与西域的僧人既传播了佛法,又传播了医学,唐代胡僧医术甚至蒙上神秘的色彩。有故事讲述,健儿张国英在战争中箭镞中腹,医生断定其必死无疑。晚上,张国英梦见有胡僧给了他一丸药。第二天,便泻出箭镞,不治而愈。这则民间故事,用离奇的方式反映了唐代民众对西域,尤其是对僧人所赐药物的敬仰与期望,特别是当病情用传统方式无法治愈时,更加剧了这种对西域药物药效的想象与肯定,甚至认为西域异药有超乎寻常的能力。此外西域医学的独特治疗方式也深深吸引着唐代民众的心理认同。武则天时,驸马都尉武攸暨生病,西域何国人释僧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振天邑”。西域医药学让中医药学欣喜的是西域当地的传统治疗法启迪了中医治疗方式的探索与发展。如琪针疗法就得益于褥特鼠治蛇咬病之事,贞观十六年(642),罽宾国给唐朝进献一种名叫“褥特鼠”的动物,凡被蛇伤之人,只要嗅一下褥特鼠之尿,其被蛇咬之伤口即获痊愈。
3.在长寿保健方面
受唐代统治者青睐的延年药是丝绸之路上特殊的药品,与此同时制造这种药物的药师和佛僧成了西域药物配制的传播者。那些掌握西域延年术的西域僧人,甚至得到了帝王的接纳。唐史有载,唐太宗常服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所制之延年药。高宗时,命天竺的僧人卢伽阿逸炼制长生药。还有一些西域药物如郁金香、安息香、胡椒常被唐上层社会当作保健药物应用。
4.方剂方面
西域方剂为中医学大家吸收后,普遍用于民众的疾病治疗。如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秘要》都收载了“西州续命汤”这首西域方剂。西域方剂的另一个用处是供皇室享用,西域回纥药司曾为唐顺宗炮制龙膏酒。龙膏酒是西域人民御寒爽神的滋补饮品。唐玄宗的“起凉殿”和内服的“冰屑麻节”就是西域人民面对沙漠复杂的生存环境,总结出的应对之策,被玄宗所采用。
5.药物方面
普通药物方面,主要促动因素是商品买卖,经济利益的带动下,商人们热衷于此。丝绸之路上来往的一个重要商品就是番药和香料。这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产生影响最为卓著的一个方面。甚至勾起诗人的才思,如李白《客中作》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郁金香是自西域而来的药物,用它浸泡的美酒,具有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的功效。可见西域传来的物种大都在中原民众中广为传播,甚至为人所熟知。进贡药材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新唐书•西域志》记载,西域各地方政权向唐朝政府进贡的药材,有洋提葱、丹砂、石黄、胡药等。
二、西域医药学对中医药学产生影响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1.西域医药学在独特的生活环境下
创造了行之有效的西域治疗方式,加之西域独有的物产,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引起中医大家和民众的注意。尤其是在西域医药学在中原治疗效果突出时,更加促动了中原民众、中医学家对西域医药学的推崇和探索,这也使得丝路上西域医药学的东传更有现实意义。
2.影响范围广阔,各有不同来由
西域医药学在丝路上的东渐,对中医药学多有补益,主要表现在医学理论、医治方式、长寿保健、药物、方剂五个方面。但这五个方面的成就各有不同的推动力量。在医学理论方面,主要表现在印度医学理论、维吾尔族医学理论、藏医学理论,这些理论的中医化运用主要依靠中医学大家吸收、理解、解读、实践应用;医治方式,主要包括当时中医药学还未深入掌握的医学领域,如眼科手术和异于中医治疗方式的独特民族治疗法,这些技术有赖于掌握当时先进医治技能的西域医生传至中原,引入中医药学;长寿保健法传入中原,往往通过对皇室宫廷的延年药进贡和民间娱乐体育保健活动在丝绸之路上的东传;方剂则是民间治病过程中成效显著而广为流传,中医大师、民众、宫廷广泛应用,最终成为固定的中医方剂并促进了新方剂的配制;西域药物、香料对中医学的丰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数民族商人、中原商人的贩卖,此外还有朝贡方式引进。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依赖于唐代文化海纳百川,求同存异的包容特征。陈寅恪先生在《金明馆从稿二编》中评价“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可见唐代文化的博大胸怀,为西域医药学增补中医药学的内容营造了社会背景和实现通道。
3.西域药物对中医药学补益较多
丝绸之路上西域医药学向中医药学增补的最为显著之处在于增添了中医药材的种类,这在唐代医学著作中多有体现,可见西域药物对丰富中医药学的显著作用。丝绸之路上药品交流如此繁盛,究其原因是经济利益驱使,中原具有西域药物的广大市场,这项事业能为从事此业的民众获益,所以交易鼎盛。《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唐代吐鲁番规模盛大的药材贸易。其中香料是大宗,买药人大多是少数民族商人。
4.中医学兼容众少数民族医学的独到之处,在交流中发展
第3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分析了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以促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而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是资源的有效互动和优化利用,既包括微观层面的组织内部共享机制,也包括宏观层面的各相关独立组织(如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关系(产学研合作为基本形式)。为培养出掌握主要诊疗技能与传统特色疗法、能紧跟国际医学知识前沿并适应现代医学新模式需要、能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具备扎实的医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胜任中药新药研发与生产销售等方面能力的高层次中药学人才,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是必然途径。必须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全过程,构建起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和机制)。
2协同创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应对之策
2.1初步建立了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从主体层面看,广州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优势和组织协调作用,逐步完善内部组织的健全、相关章程的制定、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关计划和方案的安排部署,积极推动大学与政府、企业、研究所以及其他高校的合作(包括国际合作)。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制度等方式,全方位培养相关领域行业急需的人才。例如,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多为双导师制,研究生在合作企业见习或实习时,配备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具备高级职称)。
2.2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协同创新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面向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问题,在中医药行业领域寻找有效突破口,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启动了“筹建校级-力争省级-培育部级”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201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和“肿瘤中医药防治转化医学研究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个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广东省教育厅首批认定。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相关研究方向的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更有利于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3加强科研平台构建
“科研主导、导师主责”是研究生教育的两大基石。广州中医药大学历来重视以科研平台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积极发挥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东莞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校市、校企合作,共建联合研究院和多元化成果转化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在稳步提高大学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中医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
2.4加快导师队伍发展
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及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都必须以优质的教师队伍为根基。广州中医药大学突出了师德建设、优秀教师培养和引进、聘任制度完善等三个方面的工作。2014年大学修订了更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并在遴选过程中严格把关,尤其对合作单位的导师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但另一方面,遴选制度又对各类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作出了年限的倾斜。相关措施及其实施有效的保证了研究生导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
2.5规范管理文件、优化培养过程
在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下,大学充分发挥校本部、研究所(或企业、医院)各自优势,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造开放的育人环境,增强理论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和评价。为实现培养过程的优化,大学逐步规范了从招生考试、课程学习、临床轮训(或企业实习)管理与考核、论文撰写和学位申请等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各类文件制度,如先后制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卓越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广州中医药大学卓越中医师临床轮训考核指标体系与规范》、《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
3问题与展望
第4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
根据我国中医疗效的经验总结来讲,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就影响着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讲,中医临床上,中药饮品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药材的来源不明
第一,中药材的真假分不清楚。
1)药材品种易出现品种混淆现象。如: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以及甘肃贝母等,通过市场上的有关调查,其中川贝母的来源就有二十几种以上,有的商品药材将浙贝母等数种贝母混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贝母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西贝母素的含量竟然相差6.3倍。
2)药材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例如:柴胡、炒白术、大黄、何首乌等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了以黑柴胡和大叶柴胡等来冒充柴胡;以土大黄来冒充药用的大黄;制作番薯片来冒充制附子、制何首乌等。
3)以次充好。例如:医药使用的金银花,在其上面喷洒高糖水、盐水、糖蜜混合水等;在法半夏中参入一些染过染色的小石子;在蝎子的腹腔内含有大量的泥沙等。
第二,中药材的产地出现不明现象。中药材比起其他的生物制品来讲更加的具有地域性,很多中药材,尽管药材的品种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产地的不同其质量相差甚远。例如:四川的黄连、东北的人参、宁夏的枸杞、玉树的虫草等。
第三,原植物的生产、种植等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据我国药材目前的生长、发展情况才看,我国中药材的生产之地主要是集中于欠发达的山区中,因此,原植物在种植、生长期间的管理很难达到规范化、正规化;过量的喷洒农药、施肥等,都会造成原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或者是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从而降低中药材的质量,最终导致中药饮品的质量降低。
第四,采集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中药材的采集在年份、月份、季节、一日之内的时辰、采集的方法等,对中药材的质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都具有一定时间的生长期、成熟期,然而,其内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也是因为季节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例如:7月份丹参的有效成分含量最多;黄连其有效成分在第六年的7月份含量是最高;每年9月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市场上由于很多药贩子为了抢收货源,提前收购,出现了夏药春采、冬药春挖、秋果夏摘等不良现象。这些劣质的药材大量的流入市场上,给中药材饮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下降。
1.2中药材饮品的炮制问题
首先,中药材炮制工艺的统一化、标准化。虽然在目前上有《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以及地方中药材的炮制规范一同形成了中药材饮片质量的三级标准,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其次,具体的操作中存在不足之处。
1)原药材的修制不规范,导致药材饮片中的非药用部位的比例过高。如远志、牡丹皮等药材去心率低。
2)药材饮片的切制不规范。如将板蓝根切成薄片,其有效成分明显高于厚片、斜片。
3)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不恰当。常见的辅料过量、不规范操作、炮制不到位。
4)使用劣质的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如使用霉变的山栀炒成焦的山栀;使用发绿的黄芩饮片加工炒制成炒黄芩。
最后,临床炮制药品的品种严重的欠缺。同样的中药材在不同的使用处方中会采取不同的炮制饮片,照目前的治疗来讲,在临床使用中炮制药品欠缺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1.3中药材饮品的储存与保管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药材从采收到炮制成为饮品中间有一段储存的瞬间,如若药材在这期间不能严格的储存,很容易导致药材发生霉变、质变、虫蛀、受到潮湿等。
2加强中药材饮品质量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对中药材的法制教育以及专业的培训
对中药材饮片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业务人员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中药材的专业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以及培训。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知法、懂法、熟悉中药材饮片的炮制规范、鉴别、养护、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有关企业质量监督负责人的业务、知识培训等。
2.2加强依法监督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重点要加强对药品的监督与管理,重点要提升各单位质检人员的能力,有效的发挥质检作用。加强对中药材饮片的生产加工与分装的监督与管理,并且还要严格的按照中药材饮片的包装进行分类的管理;同时,还要在中药材饮片的包装盒上注明药品名、生产日期、生产场地、生产的单位、质检合格的标志等,若是不能达标则不能流通于市场上;严禁使用没有正规包装的中药材饮片。
2.3加强对中药材的源头控制
2.3.1加强对GAP的推广和实施
首先在生产加工上,政府要组织中药材专家对生长某药材的地区、气候、土质、设备、人员、技术等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其次,要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农药、肥料、采购、炮制,有助于中药材从种植、采收,到炮制等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好严格的把关,促使其从根本上解决并保证了中药材饮片质量的高低;避免在以后的种植、采收、炮制上出现质量问题、混淆问题等。
2.3.2合理的规划中药材的生产区
加强对地道中药材的生产区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制定相符合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药材真正的体现出地道、纯正,避免出现异地引种地道的中药材。要逐渐在各地区组织并制定对地道药材定量化的质量标准等,同时还要对合格的药材颁发质量认证书、合格书等。
2.4统一标准,依法进行中药材的炮制
根据《药品管理法》,建议国家的有关部门加强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标准)》进行修订、完善[3]。有关企业、单位、医院要加强引进新的药材炮制设备、新的炮制技术,以及炮制饮片所需辅料的质量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对加强对中药材生产企业的管理,逐渐施行“品牌”药材饮片制度,尤其是要对通过了GMP认证的药材饮品企业进行有效的扶植,逐渐的提升药材饮片生产的质量门槛,实现饮片生产的优胜劣汰,且要净化药材饮片的市场环境。
2.5提升管理的意识、质量、环境
第5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
如果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健康状况良好,就处于平衡状态,当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起作用导致正常生理活动被破坏,开始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就随之而来,各种治疗药物和方法都是为了弥补这种平衡。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了藏象、经络等生命活动现象,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以及病态过程中互相抗衡的“正”、“邪”两种力量的存在,穴位是调整功能的枢纽;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精神因素,即内在因素;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类,包括细菌病毒是致病的外来因素。气血是全身的动力,还有内外因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的功能因素。《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两部经典医书正是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向理性认识过渡的产物。在中医思路与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收集到的有意义的症、脉、舌象等信息确定患者的“证”,再通过对“证”的辨证施治,确立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这与当今许多西医学家提出的个性化治疗非常一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阴阳”、“五行”等概念,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法治则等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概念、理论体系都无一不体现出中医学注重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医用药的方剂中讲究君臣佐使,每一个方子都有不同的配伍原则,其内在也是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意义,每一种药物都有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针对疾病的主要药物为君药,为了辅助君药达到更好的效果的药物称为臣药,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称为佐药,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称为使药。君臣佐使四类药物的相互影响,给人使用后就能帮助人体尽快恢复生理平衡,疾病自然消失。西医采用了很多化学药物,生产工艺中有很多污染问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与化学药物不同,中医药的原料都是自然界可再生资源,并且以植物为主,这与人类的饮食习惯一致,也符合现在比较热门的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现在很多人在饮食中都注意食用适合自身保健作用的有药性的食品,比如鱼腥草、马齿苋、山药、枸杞等药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这对于我们提高全民素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很有益处。对于很多新出现的疾病,西医很难在短时间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学在中国防治非典和现在肆虐全球的H1N1型流感的应用极大的作用,对于突发的疫情,中医药学工作者及时提供了相应的处方,避免了很多易感人群感染疾病的机会,给疫苗的研发机构争取了时间。
二、结语
上一篇:我的老师高中作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