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偏方 > 正文

中医处方方法学医学书籍.pdf

一、处方方法的概念

处方方法(简称“法”)是根据病证进行选药处方的规律。从法

的产生过程来看,是先有方而后有法。方是前人治疗经验的记录,

具有明显的个性特长,方与方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而法则是在方

发展到一定数量后,将历代医家的名方经过科学的分类之后,找出

的共性规律和上升的理论。法是方的指导理论,方是法的具体体

现,二者密不可分。掌握了处方方法之后,可以使初学者尽快地学

会根据病证,如何立法、选药、组方的普遍规律,先达到会开方的目

的,而后可以根据例方的学****再进一步掌握诸家之长,逐步提高

处方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方方法与治法和立法绝不是同一个概念,不可混淆。治法,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_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_中医名方经典处方

是指治疗方法而言,如针灸、按摩、方药、药浴、体疗等内容十分丰

富,方药仅是治法之一;立法,是治则的具体运用,它包括治病求

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正治反治、治贵权变等内容,是各种治法

的指导原则,不是处方的具体方法;处方方法,是指导选药组方的

规律,三者不在一个层次。立法(治则)是总的指导原则;治法是在

立法指导下选择的具体治疗方法;处方方法是指导如何开方用药

的具体规律。

二、处方方法的发展历史

处方方法的发展已有悠久历史,法是由方发展衍化而来。自

商代就有了“伊尹制汤液”的传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方

剂的数量已有几十万首。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就发

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_中医治疗湿疹处方_中医名方经典处方

现了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已载方近首,说明

在春秋战国时期方剂的数量已有较大的增长。汉代医家张仲景所

著的《伤寒杂病论》载方首。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

方首。宋代王怀隐等人编著的《太平圣惠方》载方

首。明代朱的《普济方》载方已达首,为古代方书之最。

时至今日方剂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随着方剂数目的增

加,在此基础上历代医家都进行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从中逐渐发

现了处方的组成规律处方方法。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方制”的概念,后世医家张景岳解释

为“处方之制”,高士忠解释为“制方之道”,实为“处方方法”之始。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

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_中医治疗湿疹处方_中医名方经典处方

重,适其至所而为故也。”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出处方时

要依据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和病势,判明证候的属性,与之相对

提出立法,有的放矢地选择药物组成处方;还提出了“主病之谓君,

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处方组成结构的理论,这就为处方方

法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代张仲景在所著的《伤寒论》中,

将方制的理论进一步具体化,以六经病证为纲,系统地论述了汗、

和、下、消、吐、清、温、补八类方剂的应用,首次将理法方药融为一

个整体。每经病证都指明主证、兼证、变证、坏证和次要症状,并以

此为据提出处方的加减变化,对每类方剂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

总结,勾画出来“八法”的雏形。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

首先提出了“处方”的概念,扼要地论述了处方时,当依据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_中医名方经典处方_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

选药组方的道理,还选虚证为例说明临证用药的加减变化规律。

宋代许宏更在《指南总论》中,正式提出了“处方法”的概念,他说:

“夫处方疗疾,当先诊知病源,察其盈虚而行补泻。辨土地寒暑,观

男女盛衰,深明草石甘辛,细委君臣冷热制方有据,与病相扶,

要妙之端,其在于此。”还说“大抵养命之药则多君,养性之药则多

臣,疗病之药则多使,审而用之则百不失一矣。”说明处方时,必须

以辨证为先,以立法为据,深明药性,组方合法,认真选择君臣佐

使,这对处方方法的确立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后世,金人成无己

提出“方制之法”;元代危亦林提出“处方***”;清代柯琴提出“制

方***”等等,都是由此发展而来。

其中,特别是明代医家张景岳首先将繁多的方剂按功效分为

八类,名为“八阵”,他说“:愚按古方之散列于诸家者,既多且杂,或

互见于各门,或彼此之重复,欲通其用涉猎固难,欲尽收之徒资莠

乱,今余棌其要者类为八阵,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在此基础上,

他又首先提出了“八略”,他又说“:夫方之善者得其宜也,得其宜者

可为法也。”将每类方剂分别论述其组方原理,讲明其共性所在,突

出了处方方法的作用,将方和法首次进行了界定。继此之后,清代

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又提出“医门八法”,他说“:论病之源,以

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

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

之。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

归于一。”这里将张景岳的“八略”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每一法都是

首先引经据典提出立法原则,而后说明适应病证,再总结出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