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正文

金寨板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三篇

  近年来金寨板栗产业发展较好,年均为金寨县创GDP近1亿元,且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县经济与外埠经济往来与合作,活跃市场经济,拓展了板栗市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寨板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1

  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位于大别山北麓。改革开放以来,金寨县大力发展板栗生产,栗园面积达3.33万hm2,年产板栗4万t,产值2.5亿元,板栗生产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板栗生产过程中,剥苞是困绕栗农生产的难题,它不仅耗用大量劳动力和时间,而且增加了栗农的费用支出,且难以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影响了栗农经济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难题,近10年内,该县引进、试验、示范各类板栗剥苞机。剥苞机工作原理一般是采用冲击、挤压、碾压等机械力作用实现栗子与栗苞剥离,以筛选方式进行栗苞与栗子分离[1]。目前,研制的板栗剥苞机械的各项技术指标,基本上达到与人工手剥苞相当水平,并且功效高、劳动强度低。但是,推广进度十分缓慢。为了探究的原因,笔者通过认真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大家探讨。

  1板栗生产剥苞现状

  金寨县板栗收获剥苞工序,基本上仍然延用传统手工方法,即将板栗采摘后,就地在栗园内堆放3~5d,然后用剪刀剥开栗苞取出栗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落后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板栗生产需要。一方面,该县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县,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剥苞占用时间过长,加之人工工资逐年上涨,耗时费力支出增加;另一方面,从板栗市场行情看,上市早价格高,上市迟则价格低。因此,板栗生产形成高成本低收入的局面,影响了栗农生产积极性。

  2推广板栗剥苞机的作用

  经过测算,人工剥板栗每人1h只能剥约5kg栗子,人工工资0.15元/kg,而剥苞机剥栗子1h可剥150kg栗子,仅2人操作即可。引进、推广板栗剥苞机械化作业,能有效减轻栗农生产的劳动强度,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使板栗不失商机地投放市场,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减少栗农的费用支出,增加收入,促进该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2]。因此,引进、推广使用先进的板栗剥苞机,解决板栗生产的这一关键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3机械化剥苞难以推广的原因

  3.1板栗剥苞机对板栗成熟度要求比较严格

  用机械剥苞要求板栗成熟度高,即板栗子与栗苞之间必须成熟分离。受市场驱动,栗农为追求经济效益,有时在板栗还未成熟时就开始采摘。未成熟的板栗栗子与栗苞之间结合紧密,难以分离,采取手工用剪刀剥离都比较困难,采用机械剥离更难以达到又好又快剥离的效果。

  3.2剥苞机动力方式不当

  该县地处大山区,板栗园多数分布在山场上,一般离家庭居住地较远,板栗园距住处有1.0~1.5km路程,所有板栗苞运回需耗费大量劳动力,1个劳动力1d最多来回10趟,运回板栗苞500kg,可剥板栗子约175kg,运回数量相当的栗子只需3个来回。栗农大多数都是将板栗苞从树上打落、收集,就地堆放、剥苞,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挑运成本。目前研制的板栗剥苞机一般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局限在农户周围接用电源。山场栗园电源缺乏,使用不便,难以适应山区板栗生产实际情况。

  3.3栗农分户经营方式不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

  由于种植分散,分户经营面积少,加之板栗剥苞机单台销售价格较高,一家一户购买剥苞机收回成本较慢,影响了栗农购买使用机械积极性。

  3.4栗农对机械剥苞认识不足

  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栗农认为在实施板栗机械化剥苞时,由于机械作业的作用,致使部分板栗子外壳的绒毛受到损伤,影响到成品的外观,可能会造成在销售时被压低收购价格,对使用机械剥苞产生抵触心理。

  3.5剥苞机技术不成熟,配套服务滞后

  从总体上看,该县引进的各种板栗剥苞机,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还没有达到标准化、系列化的水平。在使用时往往出现性能不够稳定现象,需要经常调整。同时,在剥苞机生产过程中,研制者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跟踪服务,使得机械正常使用缺乏保证。

  4对策

  4.1加大研制开发力度

  在现有剥苞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剥离、分选等结构,提高性能,优化机械整体布局,实现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3],并根据不同生产条件,开发不同机型和不同动力的性能好、重量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机械,以满足山区板栗生产需要。

  4.2实现机械规模生产

  建立板栗剥苞机生产基地,实现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改变目前单机和小批量生产成本高的局面,降低机械市场价格,使农民买得起,用得好[4]。

  4.3增加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将板栗剥苞机研发项目列为农业开发项目的重点,单独立项,重点扶持。

  4.4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消除部分农民对板栗机械化作业的偏见。同时,农机推广部门应适时选择适合山区的机型,做好引进、试验、示范和宣传工作,推动板栗生产机械化进程。

  4.5建立和完善板栗生产合作组织

  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在板栗主产区引导栗农成立板栗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实现板栗生产规模化、栗园管理规范化、生产加工机械化、生产环节组织化。组建如板栗剥苞服务队等专业服务组织,实行有偿服务,发挥机械化生产优势,推动板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金寨板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2

  1 板栗生产概况及产业特点

  1.1 金寨县基本情况 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鄂豫皖3省结合部,总面积3 814km2,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5.5℃,年均降雨量1 381.5mm,其中5、6、7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50%左右。全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下降,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最高主峰天堂寨海拔高度1 729.1m,最低处白塔畈镇灌口集,海拔仅59.5m,相对高差为1 669.6m,具有明显垂直地势特征。土壤以普通黄棕壤为主,自然条件适宜板栗生长。

  1.2 板栗产业特点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金寨县地处大别山区,是板栗的原生地之一,板栗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初,全县板栗呈零星分布,总株数仅35.6万株,年产板栗162t。1989年,县委、县政府把板栗生产作为开发性农业的骨干项目来抓,提出了“学迁西,抓板栗,要在全国争第一”和“南学桐乡抓蚕桑,北学迁西抓板栗”的口号,自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板栗生产发展热潮。到本世纪初,全县板栗由原来的零星种植不足600hm2发展到3.3万hm2,株数达到2 000万株,板栗年产量3万t,板栗面积、株数、产量均位于安徽省之首、全国前列。(2)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金寨县板栗产量、销量在稳步增长,市场体系也在不断成熟。金寨现已建有一条4km长的板栗集散地——船冲板栗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场。2013年,金寨船冲板栗市场板栗交易数量达2万余t。全县现有板栗加工龙头企业2家:安徽合益食品公司主要以速冻板栗加工为主,年加工能力占全县板栗产量的1/3;金寨金栗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建成投产,可年加工板栗2万t,年产板栗肽口服液1 500t、板栗肽乳酸菌饮品1.8万t。(3)品牌意识慢慢增强:全县现已筛选培育了适合区域栽培的10余个优良板栗品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早栗子、大腰栗、大曲果、迟栗子等为代表的早、中、晚熟优良品种。近几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惜投入人力、物力,积极打造金寨板栗这一优势品牌,先后注册了“笑哈哈”板栗商标、“金寨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制定了《“金寨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促进金寨板栗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2 板栗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偏重规模发展,忽视经营管理 在过去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基地规模,忽视栗园经营管理。一些地方在发展时忽视了板栗喜光好肥的生物学特性,在阴坡、陡坡立地上发展起来的栗园占有一定比例。在使用种苗上,因地域影响和种植经营理念落后,见穗就采,见苗就栽,导致板栗种植品种混杂,良莠不齐。部分栗园栽植密度过大,常年郁闭,缺乏合理树冠整形和细致修剪,病虫危害得不到有效治理,危害十分严重。除白塔畈、梅山、油坊店等少数低山丘陵乡镇外,处于西南深山区的大部分乡镇几乎没有一块高质量的栗园,单位面积产量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一些栗园已经被群众放弃经营或改种其它树木。

  2.2 销售价格低迷,群众生产积极性受挫 板栗生产和经营的主体主要是农民,由于散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很多种植户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板栗树不需要精细管理,是一种粗放型树种、“铁杆庄稼”。近年来,板栗销售价格偏低,平均3元/㎏左右,而劳动力等成本逐年增加,板栗种植效益显著下滑,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留守人员无力开展板栗生产的经营和管理,大量板栗园处于无人经营、自然生长状态,以致栗园管理在人力和技术上的补充都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广种薄收甚至广种不收现象普遍。

  2.3 贮藏保鲜技术落后,深加工产品少 现有的板栗采收技术和方式极为落后,都是靠人工采摘。有相当一部分的板栗园,树体高大,人工采摘相当困难,作业效率低下,同时常常发生板栗提早采摘的现象,未能按照成熟期的不同来分批采摘。由于生产季节板栗病虫害防治不全面、不彻底,加之采收时气温较高,采收后又没有进行必要的杀虫灭菌处理,批量板栗堆集一处,虫蛀发生严重,而且极易受病菌感染,降低了商品率。目前常见的板栗制品主要有板栗罐头、炒板栗等,同其它果蔬产品相比,板栗生产加工业有明显不足,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而且主要从事生栗原料的销售,板栗制品的品种花样不多、技术含量不高。

  2.4 缺少龙头带动,综合开发加工程度低 县内现有板栗经营企业主要从事板栗生果的生产,规模小、零星分散,无法形成经营企业龙头,加之中间环节过多互相杀价、无序竞争,造成板栗生产者和部分经营企业效益年年下滑。现有的2家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尚显不足:安徽合益食品公司目前主要以速冻板栗加工为主,销售产品单一;金寨金栗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刚刚建成投产,生产和销售情况尚待市场考验。在龙头企业和种植户的关系上,存在产业链条松散、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一方面,对于技术示范和承担产品销售的责任,龙头企业没有承担起来;另一方面,一些种植户因为过于注重自身利益而没有妥善处理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双方违约的现象时常发生。

  2.5 社会化服务程度低 主要体现在:生产培训工作不到位,相当部分种植户对新品种和新技术不了解,种植户缺少提高板栗产量的栽植技术,缺少相应的生产资料的供应服务,没有提供上门服务的工作,进村入户深入园地的指导和服务就更缺了。由政府倡导成立的板栗协会,本应在社会化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协会的各方面职能还不完善,辐射影响面小,协会本身也面临资金、信息、技术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协会能为种植户做到的,就是联系知名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板栗产区指导生产,提供技术咨询,对如何有力组织板栗产品进入市场,如何拓宽板栗产品销售渠道,尚显能力不足。

  3 板栗发展对策建议

  3.1 分类施策,改变传统板栗栽植经营模式 对现有板栗园进行分类经营,调整优化无培育前景栗园,改造提升保留栗园的经营管理水平。根据立地条件、群众基础和发展现状,对位于中东部低山丘陵地带的梅山、白塔畈、油坊店、张冲、青山、全军等乡镇的板栗园进行改造提升,逐步推行良种改造和低产园改造。选育和引进适合市场需求、耐贮藏、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通过高接换优的方式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实现板栗良种化、良种区域化。积极调整密度,开展整形修剪,增施有机肥,林下套种茶叶等灌木树种,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实施集约经营,改善园地生态环境,提升板栗产量和品质,实现增产增收。对海拔较高、立地条件差、树体老化、坡度较陡、病虫害严重,特别是库区一线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的板栗园,通过套种毛竹、油茶、茶叶等常绿经济树种,或通过开展封山育林,自然更新,促使其生态自然修复,逐步培育成混交林,最终退出板栗经营。

  3.2 培育、扶持和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 金寨县板栗种植面积大,覆盖面宽,参与的种植户多,需要一批拥有雄厚基础、较强实力、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来牵引整个产业的发展。培育、引进、扶持龙头企业,是整个板栗产业的关键环节,要选择综合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具备较强的产业辐射能力和综合实力,能够为农户和生产基地及时提供产前的信息服务、产中的技术示范和指导、产后的市场开发工作和产品市场销售工作,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和项目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围绕板栗产品的深加工开展技术创新,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加工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进一步发展板栗深加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实现深加工品种的多样化和市场化。

  3.3 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多渠道拓展销售市场 发挥优势资源,统筹协调规划,强化管理水平,规范组织和行业标准,立足无公害、绿色农业标准要求,强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加强“金寨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管理,提升金寨板栗在同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恢复举办板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提升金寨板栗的文化内涵。同时,积极迎接互联网浪潮,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开展板栗产品网络销售

  3.4 增加扶持资金投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深入开展对板栗产业现状的调查研究,制定促进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相应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扶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科学制定资金扶持方案,保证板栗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充分发挥现有农林科技队伍作用,让他们有精力、有激情投身到服务板栗产业发展中去,利用金寨职业学校培养板栗产业乡土人才,确保板栗产业发展后继有人。同时充分发挥板栗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板栗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及时准确反映信息、开展多种互动互利活动的板栗产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共享信息技术资源,建立专家门诊,指导种植户生产经营。

  金寨板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3

  近年来金寨板栗产业发展较好,年均为金寨县创GDP近1亿元,且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县经济与外埠经济往来与合作,活跃市场经济,拓展了板栗市场。随着金寨县板栗市场逐渐形成且走向成熟,已形成全国最大的船冲板栗交易大市场。由于近几年来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对栗园的管理、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力;低劣的板栗品种直接影响质量、产量、价格,也极大地挫伤了栗农的积极性。为更好稳定农民经济收入,形成稳定的农、工、商一体化链条模式势在必行

  1 金寨板栗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

  1.1 金寨板栗资源现状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鄂、豫、皖3省结合部,总面积3 814 km2,是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全省最大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板栗在县域林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为充分发挥林业在加快山区脱贫致富中的作用,自1989年以来金寨大力发展板栗为主的高效林业,全县建成10亩(0.67 hm2)以上成片栗园3.33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4.2%,板栗株数达1 600万株,年产板栗超过3万t;全县板栗面积、株数和产量居全省之首,被授予“全国经济林板栗之乡”。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板栗收益占金寨农村经济的主体板块举足轻重[1],并注册了“金寨板栗”地理名商标,和“笑哈哈”产品商标。

  1.2 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板栗交易由国内走向国际,从表面上看交易似乎十分兴旺,商贾往来金寨较多,市场交易有从国内转向国际趋势;从实质上说,金寨板栗因品种原因而导致商品转化率出现突出问题,市场竞争力下降,与周边的罗田、英山、舒城等地板栗相比,销售价格低,栗农的兴栗积极性有所降温,金寨县域农经板块层现萎缩,农民减收,给县食品工业招商引资造成被动, 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否则,金寨板栗将要被市场陶汰出局。

  1.3 加工现状 20世纪80年代至今,金寨县板栗发展较快,产量随之增加,较为稳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金寨以板栗产品直销转向深加工,出口国际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潜在问题随之浮现:由于只重视规模发展,忽视板栗品种选择和选育,板栗品种混杂,优良品种较少。目前金寨县的板栗品种占可出口国际市场品种的比重不足20%,国内市场有市无价,商品率低,安徽省最大的板栗加工企业合益食品公司在生产和加工速冻板栗及板栗仁出口量上存在问题,特别是速冻板栗仁在罐装前加工进行削型时无法固定,出现半栗;在加工过程中成品率低,成本高,企业效益很难提高,固然在收购过程中精选过筛也很难满足加工要求标准;金栗源公司利用高科技提炼板栗“肽”也因品种差异使得产品品质受到影响。以上情况表明,品种已成为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品种问题直接挫伤栗农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金寨板栗出现退潮。

  1.4 效益分析

  根据金寨县几家从事板栗加工企业提供的数据:金寨板栗因品种问题与舒城县板栗相比均低1.2~1.6元/kg,与河北迁西板栗相比均低2.0~2.6元/kg;与湖北罗田板栗相比低1.6~2.0元/kg。金寨县板栗现有近333万hm2,可深加工的不足20%;若通过轮换更新品种改良,提高出口深加工比重可达70%,平均售价增加1.6元/kg,全县按3万t计算,栗农年净增0.48亿元,加之加工企业出口量增加40%,全县GDP可增加近1亿元。

  2 金寨板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老化 金寨板栗品种较为复杂,20世纪90年代,在大力发展板栗号召下,利用野生资源进行大规模嫁接,在全国各地采集接穗,现有近20多个品种。几十年的生产经营经验表明,除“早栗子”、“粘底板”、“叶里藏”、“蜜蜂球”等少数品种通过鉴定外,金寨板栗品种存在很多问题。忽视品种质量的把关,品种结构不合理,早熟品种比例偏大,成熟期参差不齐,有的品种抗病、抗虫、抗腐差,极不适宜加工和市场销售,尚需陶汰;有的板栗品种在深加工中很难固定成形,不利于板栗产业化经营,是加工企业和外商难以接受的,也是金寨板栗市场竞争中必须解决一大问题。

  2.2 栗农产品转化意识淡薄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形成,自然质优则价昂。而金寨栗农对板栗产品转化商品率意识淡薄,还没有真正认识优质优价、增收增效。

  2.3 采摘手段原始

  栗农着于眼前利益,在板栗没有成熟时提前进行破坏性采摘,用长竹杆直接打下,造成树枝损坏,影响来年结果,导致板栗的品质及重量下降,难以存储,更影响收入,很难延续加工时间。

  2.4 栗园管理粗放

  一些地方栗园选址不当,土肥先天不足,肥水跟不上,水土流失严重,树体病虫害严重,只收不管,管理粗放,进行掠夺性生产经营,科技、资金投入不足,不治虫、不修剪、不治病,特别是采栗后,不追施营养肥,造成树势衰退,成果率低,导致虫栗、病栗比例大,栗农收入受到影响[2]。

  3 板栗产业发展对策

  3.1 科学推进

  针对金寨板栗生产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板栗种质资源创新与研究工作,根据板栗生物学特性及自然规律,选择加工性好的、区域适应性强的、适合山区矮化密植的板栗品种,拟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在现有的3.33 hm2老栗园中,用5~7年全部完成全县板栗品种改良。对立地条件好的中状龄栗树,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的資金支助,注重科技引导,按技术规程,引进好的品种接穗,每公顷按375~450棵栗树,在离地1.0~1.2 m处截断,按3~5个头向不同方向嫁接,进行高枝换优,轮替更新,加快品种改良。

  3.2 保优外引

  保留适宜市场和加工出口的县内优良品种并推广,如大油栗、署处红、叶里芷等抗病、抗虫、抗腐能力强稳产的当地品种;加快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如湖北省罗田县的 “羊毛栗” 进行换优嫁接。

  3.3 培植基地

  建立优良品种基地,选育果实品优的良种,培养良种采种园,培植抗病、抗虫、抗腐、稳产的“三抗一稳”品种,挂牌标名,保证良种纯度,竭力形成优质优品优价的金寨板栗良种体系。

  3.4 轮替更新

  在对栗农收入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分年分批在清明节前对不适应品种栗树,按375~450 株/hm2进行轮换更新改良,从选育和引进适宜出口“三抗一稳”品种,按技术上进行高枝换优逐步实施,每年按0.33万~0.47万hm2轮替更新,用5~7年全部完成全县板栗品种改良,建立稳产品优的金寨板栗,着力打造出金寨板栗真正品牌 “笑哈哈”,争创全国最大的板栗出口基地。

  3.5 改变经营模式

  发挥金寨县林业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由政府技术引导和协调,企业出资提供良种接穗及相应的费用,企业与栗农签订板栗良种嫁接合同和保质保价收购合同,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受惠+栗农收益”保障的3方有机结合模式,企业与栗农资源共享的新格局。

  3.5.1 高枝嫁接。

  加强科技培训工作,由村组织一批有责任心农民技术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由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在离地面1.0~1.2 m处截断,进行劈接或插皮接。

  3.5.2 后期技术保障。

  加强后期栗园管理,由村专业人员对嫁接板栗树做好除萌、绑保护支架,适时解除绑扎物,适时摘心,建立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5.3 牵制推动。由企业出资补偿,提供良种接穗,到村选择立地条件好的、树龄在8~13年的中壮年树,与村签订板栗嫁接合同,以秋后成活率兑现工资和费用,企业在保证改良后的品种不外流,在高于原板栗收购价2元/kg的基础上签定收购合同,给栗农吃个“定心丸”,为栗农提高收益提供保障。

  4 结论

  立足当前,阔思未来,创新超前,用科学发展观点,按照自然规律科学谋划,转换思维方式,做好做大做强金寨板栗,确保金寨县“三农”经济均得到很大提升和改观,抓住提升金寨板栗品质是关键。只有加快金寨板栗品种改良,加速轮替更新,加强科学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才能拥有自己真正的“精品”,才有竞争力,才能立足市场,真正体现高效农业的发展,使得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在当今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只有优级精品资源,才能招商引资,推动金寨食品工业发展,把金寨食品工业打入国际市场,保障县域农经板块的稳步、协调、健康发展。鉴于金寨板栗现情,务必加快金寨板栗品种改良,轮替更新是唯一路径,否则,金寨板栗将很快被陶汰出局,退出历史舞台。

【金寨板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三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