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懂得调理经络,也就掌握了养生和保健的方法

经常会有身边的朋友和病人问我,对于养生和保健,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对于这个问题要详细说就很宽泛,但我觉得最紧要的就是要调理好自己的经络,使它通畅和充盈。经络学说是我国人民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可靠理论,这种理论能很好的指导临床实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服务。

节气养生-老祖宗的保健智慧_中医养生保健学_中医四季养生 春夏秋天养生知识

经络预示疾病

我们对经络的粗浅认识一直表述为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王居易教授认为,经络存在于身体各组织器官中的缝隙,它里面含有气血等精微物质(包含人体内环境之体液、血液、淋巴液及流动于其中的细胞因子、递质等生命信息物质),而这些精微物质在活体的生命活动中才能流动,形成各种组织器官之间、各个细胞之间以及细胞生物膜内外的电势、渗透压差,进而在人体各个组织结构间形成灌渗、流通的网状结构,完成人体基本和高级的生命活动过程。

西医认为细胞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而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场所。可见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很重要的部分,而脏腑和气血如果出现病变,就可以通过经络反应出来。在临床上,我们根据疾病出现的部位,运用经络理论很容易就能推断出疾病发生于哪一条或哪几条经络。比如头痛,前额痛,属阳明经;偏头痛,属少阳经;头项痛,属太阳经。

机体得病时,常在体表某些经络的穴位出现病理性反应,这对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现实意义。如感觉过敏或压痛,局部组织僵硬、松软、凹陷、隆起,或出现丘疹,或皮肤色泽改变,这些反应也常随疾病的变化而变化。

中医四季养生 春夏秋天养生知识_节气养生-老祖宗的保健智慧_中医养生保健学

想要治疗疾病,必须先通经络

经络学说普遍应用于药物以及针灸、推拿、气功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临床常用调理经络的方法来预防疾病,如经常灸足三里、悬钟可以预防脑中风。针灸和推拿常用循经取穴的方法来改善某一脏腑组织的病变,如胃痛取胃经的足三里;肝病刺肝经的期门。针刺麻醉、耳针疗法也都是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从疾病改善和康复来说,关键在于通经络、调气血,因此针刺、推拿、药物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体运用都是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方式实现的。《医说》中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说的是一个人想要平安无恙,就必须常灸足三里,由于所灸之处会起水疱,所以常不干。

调好经络,强身治未病

未病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渐认识到等到有病了才去治疗是极为消极和被动的。世界卫生组织在1996年发表了一个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重预防、重保健、治未病,使人们逐步形成维护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说穿了就是将医学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中医提倡早期治疗,所谓“上工救其萌芽”,就是在病发以前就应该注意该病常见的先兆症状,并给予积极诊疗,如脑中风,发病前患者常有头昏脑涨,血压偏高,四肢麻木,口眼或身体某些部位的肌肉不自主的抖动等症状。

中医四季养生 春夏秋天养生知识_节气养生-老祖宗的保健智慧_中医养生保健学

“治未病”的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在于倡导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将人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即上医为维护健康的养生医学,中医为早期干预的预防医学,下医为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养生防病是医学的主要目的和功能。

“治未病”也就是说,在人体的脏腑出现阴阳盛衰的萌芽,或已有邪气存在,但尚未导致人体功能活动失常时,就进行经络治疗,去除体内的治病因素,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此外,还可以用针灸、推拿、熏蒸等多种治疗方法综合调理,然后再饮食调摄,以达到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强调预防为主,特别体现在无病先防和有病早治两个方面。有人评价说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的记载,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永久的生命力。

中医养生保健学_中医四季养生 春夏秋天养生知识_节气养生-老祖宗的保健智慧

养好经络,强身长寿

近现代较长期以来,中华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逐渐被淡化,甚至被西方医学的“治已病”所取代,也就是病发以后再做治疗,而不是在身体稍有不适就采取措施,将疾病扼杀于萌芽状态。

但是随着人们对中医的逐渐了解,其养生保健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都和经络紧密相关,那么,对疾病的预防也应该首先注重调理经络。换句话说,无论是无病早防,还是有病早治,都离不开经络的作用。

精于养生之道的人,经络疏调,使气血平和,阴阳不偏不倚,脏腑功能自然健旺,人当然就不容易患病。有句话这样说,“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养,病在浅中医,上工治未病”。

调好经络,可内病外治

内病外治的概念

人体的五脏六腑生病了,人们习惯称之为“内病”,而体表的疾病,则称之为“外病”。内病和外病,既可内治,也可外治。中医和西医相比而言,对内病的处理,最大的不同是尽量不动手术,而是善于透过人体体表、穴位等施以不同的手法或配置药方,以调节机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起到缓解和改善五脏六腑疾病的作用,这种方法俗称为内病外治。

节气养生-老祖宗的保健智慧_中医四季养生 春夏秋天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保健学

这种理念来源于传统医学的观点,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联系全身的有机整体。由于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具有运行气血、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并通过经和络沟通内外上下。因此,可以透过体表施以不同的手法和药物而缓解内在的疾病。如贴敷神阙穴,就可以缓解脏腑病变。神阙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眼,是胎儿和母亲气血相通的枢纽,又是人体生命的源泉。神阙穴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外通天地阴阳之气,因此透过神阙穴可以补虚泻实,培育人体正气,调节脏腑阴阳,治疗百病。

另一方面,人体五脏六腑生病,也会使气血失调,从而在体表上有所表现。比如皮肤颜色变化、斑点之类,这时可以透过在经络上施治,间接治疗内脏疾病。

这种内病外治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借助脏腑自身的关联,减少对人体内脏的损伤,达到简单省力治好疾病的目的。

利用经络治内病

经络是一种极为简便的沟通内外的中介。在人体经络上进行针灸、推拿、贴敷等疗法,都可以收到极好的保健养生的效果。

中医四季养生 春夏秋天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保健学_节气养生-老祖宗的保健智慧

例如,经常刺激百会、四神聪、风池、神柱、心俞、肝俞、脾俞、意舍、肾俞、大钟等,可以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些腧穴通过相关经络直接或间接同大脑联系,和思维、记忆息息相关,具有增加大脑血流量,调节大脑神经的作用,能振奋精神、提高大脑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健脑益智穴位的刺激方法有针刺、艾灸、推拿和叩击等。

有的针灸医生为患有高考综合征的学生针刺上述穴位,能有效预防和缓解考生在考试中出现的紧张、头晕、头疼、心慌、健忘和思维紊乱等,使其心情放松、头脑清醒、思维有条不紊。

调整好经络,美容驻颜

从经络系统和面部皮肤的关系来看,面部的经络功能、气血盛衰和面部皮肤状态有密切关系;从经络循行规律来看,五脏六腑的气血都通过经络系统集中输注于面部,为面部皮肤的新陈代谢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中医学认为,面部皮肤的颜色、光泽是内脏和气血功能活动盛衰的集中外在表现。

中医四季养生 春夏秋天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保健学_节气养生-老祖宗的保健智慧

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沛,面部皮肤代谢正常,表现为红润、富有光泽和弹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脏腑功能紊乱,经络阻塞不通,都可以导致面部气血失于调和,从而破坏面部皮肤代谢的内环境,造成皮肤脱水、干燥、分泌失常、早衰,甚至发生痤疮、黄褐斑等多种皮肤病变。

因此,对面部循行的有关经络、穴位加以适当的皮肤按摩或针灸治疗,可以加速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增进血液循环;消除代谢废物的沉积,补充营养物质,使皮下神经放松,得到充分休息;消除疲劳,减轻肌肉的疼痛和紧张感,令人精神焕发;排除积于皮下过多的水分,清除肿胀和皮肤松弛现象;帮助皮肤排泄废物和二氧化碳,减少油脂的累积,有效延缓皮肤衰老等。从而有效调节皮肤组织新陈代谢的内环境,达到护肤养颜、防病治病的目的。

例如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在皮肤美容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尺泽穴具有清泻肺热、和胃理气的功效,可以缓解痤疮、老年斑及皮肤色素沉着。

又比如,手阳明大肠经主传导糟粕,按摩手阳明经就可以直接影响皮肤健康状况,避免毒素累积导致早衰、皮肤粗糙及各种皮肤病等。

中医四季养生 春夏秋天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保健学_节气养生-老祖宗的保健智慧

畅通经络,美容驻颜

中医学认为,脏腑在体内,其功能是产生气血;皮肤在体表,受到气血的濡养。而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将内脏和皮肤连接起来,把内脏产生的气血输送到皮肤,这体现出脏腑经络气血的整体观。

从经络理论来分析,皮肤实际是经络系统的终极部分,属于经络系统中的皮部范畴。所谓皮部就是受经脉所支配濡养的皮部总和。举例而言,皮部就好像一片树叶,经脉就像叶子中央的干茎,营养物质通过干茎及其支脉,输送到树叶的每个部位。皮肤要得到气血的滋养,就必须依赖经络系统通畅的运输功能。可以这样认为,气血是皮肤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而经络为其运输提供保障。一旦经络系统功能紊乱,丧失其运输功能,皮肤就不可能保持其正常的弹性、颜色和光泽。

由于经络内属于脏腑,外联络肢节,对经络和经络上的穴位适当按摩或是针灸刺激就可以激发经络的功能活动,发挥其调节内脏,加强局部气血运行,通经活络,促进新陈代谢,美容驻颜的作用,使皮肤健康而充满活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