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爱究竟在何处搁浅?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然而,爱有时是那样难以捉摸。正如一位新闻系二年级同学所说,爱不是你想要就会得到,也不是你决定去爱,人家便一定会照单全收。有时,你对人家好,可人家却报之以冤仇。有时你爱的人,恰恰是给你伤害最大的人。当你付出种种努力之后仍未感受到爱的和煦时,你一定不禁要问,世界上究竟是否有爱这回事?为什么爱的阳光不会照耀在我的身上?我的爱究竟出了什么毛病?

就在我们的课堂上,Bill收到了一份独特的生日礼物,它告诉我们:爱是什么。

不寻常的生日蛋糕

Bill是这门课的主讲教师。这位生于香港、长在非洲、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生,总是对个人探索怀有极大的热忱。他的课堂总是有歌有诗有电影。

那天,正当他准备结束“爱与自爱”那堂课的时候,明亮的课堂突然变得一片漆黑。门悄悄地打开了,Bill的妻子Eva捧着燃着蜡烛的生日蛋糕,缓缓向Bill走来。四周响起了同学们“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这份突如其来的礼物让Bill惊喜万分。

原来,为了给忙碌的丈夫送上一份特别的惊喜,Eva在一个星期之前就做了精心准备。她事先特意来听过一次课,并请我们几位助教保密。她还准备了一个别致的礼品本,在同学间传递。礼品本中夹着一个纸条,上面写道:“各位老师、同学,今天是Bill的生日,请你在这个本子上写上你想要说的话。”当“生日快乐歌”响起的时候,本子恰好送到Bill手中。

一眼望去,Eva属于那种腼腆恬静的女孩,说不上多么外向。然而,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她有勇气邀请那么多陌生人给丈夫制造一份惊喜呢?是爱。

爱是需要改变的尽管我们期盼永恒

爱,这个抽象的字眼在Bill的生日蛋糕里一下子变得实在起来。两周后,在我的邀请下,Bill和Eva谈起他们对爱的理解。在他们看来,爱的前提是成长,而成长就意味着改变和关怀。

爱是需要改变的,尽管人们总是期盼爱的永恒。活着的爱总是需要不断更新:无论是爱的内涵,还是表达方式。在Bill看来,他和妻子每天都有变化。有些变化正是在夫妻共同的活动中产生的。他们一起去学交谊舞,有时一起去看彼此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相互制造一些惊喜。爱,正是源自于彼此在变化中的深入了解。“你不可能完全认识你爱的人,而认识过程所产生的喜悦和惊奇,就是恋爱的结果和回报”。

然而,我们常常误以为自己完全了解了所爱的人,这种“了解”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似乎就成了一成不变的“真理”。“熟悉”扼杀了我们对所爱之人的好奇,也蒙上了我们发现惊喜的眼睛。

爱是为对方做点什么。Bill不无遗憾地说,有时,我们为对方的很多考虑,实际上是为了自己。

一位同学在随笔中勇敢地反省自己:“我一直以为自己充满爱心,因为我常常帮助和开导别人。但我真的爱过吗?当我这样扪心自问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并不是爱别人,而是利用爱的表现换取别人的感情和赞赏。”

在Bill看来,爱需要你用自己的耐心和努力,给对方创造成长的自由空间,让对方感到爱。因此,我们需要经常扪心自问,如果你爱一个人,你是否愿意为他(她)的成长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你为他(她)所做的一切,是否真的从对方的需要、动机、成长考虑,帮助他(她)发挥最大的潜力?你们的关系是否真的激发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促进彼此的成长?

在这一点上,Eva认为,狭义地说,爱总是有一个对象,需要你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并学会牺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丧失自己,而是意味着,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与对方成为一体,而另一部分则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为了区分传统意义上的牺牲,Bill特意补充道,在爱的关系中,牺牲实际上是一个悖论,“如果你牺牲的出发点是为了回报,你就很难得到爱。然而,如果你只是为了爱而牺牲,在牺牲中你起码可以得到成长,甚或得到爱”。

你对人家好人家未必对你好

一位二年级的同学感叹道,有时爱别人真的很难,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一位与她相识近十年的朋友,既是中学同学,也是现在的室友,住在同一区,修读同一系。“但我们的关系很奇怪,她常常处于主导位置,她不想理我便可以完全对我不理不睬,即使在同一个房间,也可以视而不见。但见到别人却非常兴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在街上看见她喜欢的小礼物,总会想起她,并买给她;常常打电话问候她;听到同学在背后批评她,自己会不惜一切替她辩护……可是她毫不领情。付出了,完全得不到回报,我非常伤心。有时我会怀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够好……”

爱应该寻求回报吗?倡导牺牲的Eva说:“爱是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她说,尽管她很容易与同事交朋友,但也遇到过对方突然不明不白地疏远自己。“那时候真的很难过!我会做很多努力改善这种关系,比如解释、道歉等。如果仍然没有用,我就会对自己说,她可能有一个打不开的心结,不是我的责任。我会走开”。

Bill认为,爱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你与另一个人的关系出现“给与缺的不平衡,你需要检讨自己:对方没有回应,我为什么还要继续给予呢?我在这个关系中是否采取成熟的相处方式?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规范和爱的理想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张力。成熟的相处方式就是根据具体情境,在两者之间作出平衡。

回应是一种付出

在小组讨论中,带领讨论的同学要求每人写下三个最爱自己的人,及你做过什么爱的表示。一位新闻系的一年级同学很快就想起父母和外婆,想起了他们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和付出。然而,这位同学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为他们做过什么。“我感到很惭愧,原来我付出的是那么少1

一位社会学系一年级同学在随笔中写道,自己在与朋友相处时,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懂付出。“每当收到朋友的信笺和电子邮件,我会感到很温暖,心里确有千言万语想回复。但两秒之后,便借口太忙太累而置之不理。逐渐地,我以为忙碌和疲劳是我真正不回复的原因。然而,在讨论中,我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怕受伤害。实际上,在我考虑是否回应时,心情非常矛盾。一方面想表达自己重视对方的爱,可是另一方面却怕自己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和重视”。于是,爱的溪流可能因你害怕而终止。

从某种意义上说,回应其实是一种付出。你回应别人的关怀,也正在关怀别人。

不爱自己,怎爱他人?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爱他人”和“爱自己”似乎是截然对立的。然而,人们却很少想到,有时正是因为没有能力爱自己,我们才不敢也不能爱他人。实际上,爱自己是爱他人的前提,自爱的人才有空间去爱人。

讨论中不少同学都谈到,由于受到伤害或不曾被爱过,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也不敢相信他人会真心爱自己。他们痛恨自己,曾做出许多伤害自己的事。一位受过家庭伤害的生物系女生在随笔中写道,“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怎么好好对待过自己,没有好好与自己相处。我常常为别人的和自己的过错责备自己,甚至痛恨自己。”不自信成了她成长的包袱,也阻碍她享受爱和表达。用她自己的话说,“因受到伤害而对人有恨,而又因不自爱而对自己有怨”。

幸运的是,她在生命的不同时期遇到关心她的朋友、老师和社工,帮助她逐渐学会接纳自己。她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到,培养爱自己的能力,第一步就是原谅和宽恕:既原谅和宽恕自己,也原谅和宽恕别人。

如果你的童年遭受过很多伤害,那么对你来说,学习爱自己可能是一段艰难而痛苦的历程,因为你需要常常面对自己的内疚和羞耻。然而,一位统计系的同学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爱自己也是令人鼓舞的、充满希望的人生历程。

“当我越能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我就越能接受他人和自己的不同。然而,一路走过来,我经历了许多挣扎。每前进一步,心中都有许多无形的恐惧,但自我成长的喜悦却是难以言喻的。现在的我已经有能力去爱,敢于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敢于表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最感激的是,有几个真心的朋友陪伴我成长。我也相信,现在的我有能力认识更多的朋友,不再受童年的阴影影响。”

爱,实在是很复杂、很特别,没有人能够给它一个完整的解释,也很少有人能够完美地实践,因为许多爱的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在这里我引用一位同学的话结束本文:没有人生下来便懂得怎么去爱,我们需要穷尽一生,不断学习怎样爱身边的人,以及怎样与问题好好相处。

(人民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