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如何确定中药处方的剂量大小

对很多初学中医的人而言,在处方中确定药物剂量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使用方剂书中标准剂量;有的选用10g左右,不大不小,颇为“中庸”。

实际上,处方中药的剂量的确定,要根据药物性质及临床应用的需要,仔细斟酌以后,确定适宜的剂量。

首先,取决于药物的性质。

无毒的矿物质、贝壳类、新鲜动植物药用量较大,比如石膏、龙骨、牡蛎、蒲公英、马齿苋等。

剧毒药、作用较强、药味浓烈、贵重精细的药物用量则较小,如朱砂、马钱子、麝香等;

一般药物用量多在5~10g左右。

其次,是由于临床应用的需要决定的。

以君臣佐使而言,君药剂量偏大、臣药次之、佐使药最小。

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随之变化。如小承气汤用于攻下热结,厚朴用6g,而厚朴三物汤用于行气通便,厚朴用40g。

有时药物剂量不同,功效会发生相应变化。如黄芪20g以内利尿作用明显,30g以上趋向抑制,15g以内升血压,35g以上降血压,以及黄芪治痿,四两(120g)起步。

药物趋向部位不同,用量也有不同。清代温病学派医家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这一原则的应用中,除了在药物升降浮沉、煎药时间方面有所要求外,剂量选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治疗上焦病变,用量宜轻,中焦病变,用量较大,下焦病变,用量最大。这一点在耳鼻喉科方剂和妇科方剂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如温肺止流丹治疗鼻渊:诃子3g、甘草3 g、桔梗9 g、石首鱼脑骨15 g、荆芥1.5 g、细辛1.5 g、人参1.5 g。又如易黄汤治疗黄带:山药、芡实各30g、黄柏6g、车前子3g、白果12g。

此外,药物的使用剂量,往往和医学流派以及医家个人的经验有关。

比如经方派医家用药剂量往往偏小,局方派医家剂量往往偏大。

总而言之,要做到在中药处方中合理确定剂量,需要知常达变。即在参照药典、方剂书等的用药规范情况下,又结合临床实际,适当变化,从而起到最佳的临床疗效。对初学者而言,大量阅读名家医案,对掌握药物剂量使用规律不失为一条捷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