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三篇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1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三篇

  一、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

  (一)缺乏刻苦钻研的学习氛围

  大学的学习生活靠得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过多的追求社团活动,过于急切的追求社会经验的积累,忘记了做为学生的最本职的责任,缺失了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作为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学好文化知识是第一位的,只有打好了专业知识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挥余热。

  (二)功利性突出

  目前高校的学生出现过早的社会化现象。有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不是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身物质利益的获取上,丢失的一名大学生本应具备的富有激情且单纯的生活状态。好好学习的目标是获得奖学金,参加各种活动的目标是获取各种荣誉,缺少了有志青年那种心怀祖国的胸怀大志。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首先,学习目标不明确在校的许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些大学生每天只顾上网、打游戏、谈恋爱,做一些跟学习毫无关系的事情,完全丧失了学习的目标。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制定了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但是这些目标过于狭隘。他们的目标仅限于学好专业知识,争取拿到奖学金。其次,学习态度不端正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上课经常迟到,在大学中,很多学生经常是踩着铃声进教室,或是迟到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看小说、睡觉是很常见的事情。最后,学习意志力缺乏学习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但是同时也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需要人摒弃一切私心杂念,长时间的专注于学习与研究。因此,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高校的许多大学生,早已丧失了这种精神,沉溺于各种外界诱惑,对于学习毫无乐趣可言。

  (二)外在原因

  首先,高校教师从教理念的改变高校中有些教师过于关注个人个人利益,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个人的副业上,对于教学存在应付的心理,缺乏敬业精神。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就是念课本,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其次,学校管理力度不够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管理秉持着“不出事,能毕业”的管理理念。对于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大学期间应有的学习技能很少关心。对于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等不良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甚至缺少惩处措施。目前高校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措施。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能动性

  搞好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思想教育包括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大学,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靠得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高校良好的学习风气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师德观念,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次要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对于学生的管理更应注重平时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个人生活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高校老师要勤于到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对学生宿舍的卫生情况和归寝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出勤、考试的管理。对于上课经常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处罚。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建设,其代表着整个高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学风亦即学习氛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对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中注重人文气息,如加强图书管的建设,在学校建筑物的建设中注重体现校园文化品牌。此外,还要注重文化活动的举办。高校应是文化气息浓厚的殿堂,其文化应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高校应多多举办讲座,文艺节目,设立各种社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2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围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下发了意见性文件,进一步阐述了学风的价值与意义。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1]

  一、大学生课堂参与状况调查与分析

  1、调研设计

  本文以肇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线上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受访者填写结束后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获得了720份有效问卷,其中2017级394份、2018级326份。为了准确地把握住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本次问卷从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行为等方面入手展开调查。

  2、结果

  (1)、大学生课堂认知参与现状分析

  从认知参与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晰,最为缺乏的就是批判与质疑的精神。围绕问卷填写情况,对大学生课堂认知参与情况进行梳理:

  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据调查了解到,在受调查的2018级和2017级学生中,分别仅有20.05%、21.78%的学生会总是或经常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56.35%、56.13%的学生会偶尔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23.61%、22.08%的学生会较少或从未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

  第二,缺少对知识的质疑。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级和2017级学生中,分别仅有10.66%、13.49%的学生总是或经常运用已学知识去质疑老师所讲内容的对错,43.65%、33.74%的学生偶尔运用已学知识去质疑老师所讲内容的对错,45.69%、52.76%的学生表示自己一般不会对老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表示质疑,不会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对新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最为欠缺的就是质疑与批判能力。经过深度沟通了解到,这种现象是由两大原因促成的:一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质疑是建立理解的基础之上,大学生虽然视野广阔、知识面宽,但他们的学习深度却严重不足,不具备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历经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会变得更加完善,能力与水平都会得到有效提高。

  (2)、大学生课堂思维参与现状分析

  对该校大学生的课堂思维参与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多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围绕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发现这一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对课中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掌握。经调查获悉,在受调查的2018级和2017级学生中,分别有61.42%、61.35%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不能基本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仅有38.58%和38.65%的学生认为可以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从整体情况看,超过一半的学生都不能及时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为此,专门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教学内容过难。升入高校之后,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和每门科目的学时都比较多,但课时数却严重不足,教学节奏快而且环环相扣,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这样的教学节奏,每节课中都会有一部分知识点难以消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浅层。另一方面,多数学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较为淡薄。高校课程内容繁多,教师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预习与复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有些学生自律意识较差,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学习如同囫囵吞枣,使得大学生学业基础越来越薄弱,陷入恶性循环。

  第二,课后缺乏主动与老师请教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级和2017级学生中,在“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而其他人都懂了,您会?”问题上,分别有20.81%、26.07%的大学生会选择课后再跟老师请教,49.49%、64.11%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跟同学讨论,但也有15.48%、26.07%的大学生会停止听课,自己冥思苦想。同时,在“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否会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上,仅有10.16%、11.35%的大学生总是或经常主动与探讨问题。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问题。经过沟通发现,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习功利化,有些觉得实用价值较低,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3]。二是学生比较懒惰和害羞,导致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然后,有些教师教学节奏快,上课如同赶场子,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与老师进行沟通,也有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不会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成为“独角戏”。

  (3)、大学生课堂行为参与现状分析

  分析大学生课堂行为参与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为淡薄。对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学习主动性缺乏。在“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您是否会立即思考并作答?”的问题上,在受调查的2018级和2017级学生中,分别有45.70%、35.28%的大学生选择“总是或经常”的选项,58.90%、43.78%的大学生选择“偶尔”的选项,由此可见,与高年级相比,低年级的同学有较好学习主动性,但是整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的。通过访谈发现其原因在于:首先,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参与热情不高。其次,学生的科目基础知识不扎实,另外,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松懈被动。

  第二,课堂听课专注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级和2017级学生中,分别有40.10%、44.17%的大学生总是或经常在课堂一直坚持认真听讲、记录,45.69%、39.88%的大学生偶尔在课堂一直坚持认真听讲、记录,14.21%、15.95%的大学生较少或从未在课堂一直坚持认真听讲、记录。在“您在课堂上是否会经常打瞌睡、走神?”问题上,有50%以上的学生时偶尔在课堂打瞌睡、走神。同时,20%左右大学生总是或经常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由此可见,有较多学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听讲效率也不高。通过与他们进行沟通,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三大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兴趣不足,他们的学习一直十分被动,不愿意吃苦,也没有为学习投入足够的时间;二是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三是教师在踏上讲台之前并没有精心备课,只是机械地复核教材或是对着PPT授课,课堂毫无生趣可言。

  第三,问题讨论参与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级和2017级学生中,分别有33.51%、27.92%的大学生总是或经常参与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46.45%、51.84%的大学生偶尔参与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20.56%、20.14%的大学生较少或从未参与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问题讨论的参与度并不高。通过访谈发现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一些实用价值不高的课程缺少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吸引力,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

  (4)、大学生课堂情感参与现状分析

  因对老师看法不一,影响课堂参与度。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级和2017级学生中,分别有31.98%、31.29%的大学生认为会因个人对老师的看法,而影响了您在其课堂上的参与度,80.71%、73.01%会针对某些科目选择在课堂上自学,由此可见,课任老师的教学态度或技巧有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

  二、课堂参与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学风建设一般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出勤率以及学生学习动力等内容,根据调查结果,课堂参与与学风建设之间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参与与学生学业成绩相关联

  通常情况下,学业成绩就是指课业成绩,会以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把某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当成研究对象,试图以此来体现出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获得了理想的学业成绩,其课堂参与度一般都比较高[4],学习方面的表现比较积极,会为日后的全面发展、认知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发现,在2018-2019年两学期里,2017级学生考试不及格人数为146人,占该年级总人数的34.2%;2018级学生学生考试不及格人数为99人,占该年级总人数的24.1%,在上述调查数据也可知2017级和2018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状况并不是很理想,而2018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稍高于2017级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状况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堂参与与学生出勤率相关联

  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要将各个学习环节衔接到一起,也要投入一定的情感,使行为与认知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参与才是有效的。首先要保证出勤率,这是课堂参与的重要保障,有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出勤率低主要是由如下原因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未能理解大学课堂的真正意义;学生求知欲望不强烈,纪律观念淡薄,非常散漫;学校管理不到位;与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态度也有一定关系[5]。其中,上述原因与大学生课堂参与中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有密切联系。本研究也发现,在2018-2019学年里,虽然2017和2018级学生课堂出勤率均达到95%左右,但是未到达全勤,这也与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关。

  3、课堂参与与学生学习动力相关联

  有效的课堂参与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即使离开了他人的约束与督促也能带着良好的情感、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换思想。许多人在学习上无法获得成功,并非因为资质不够、技能不足,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教师会以各种方式鞭策、鼓励、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很难形成自我驱动的内部动机,学习认同感有待于提升。所以,要想让学生自觉接受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先要解决学习动力问题。通过访谈,大部分学生认为要想提高课堂参与动力,先要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鉴于此,既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示认同,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深层的理解,让他们以课堂学习为乐并从中获得学习动力。

  三、基于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的学风建设对策

  1、多方合力,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对该校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习被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学习没有兴趣、主动意识淡薄、教学模式老套、授课质量低等。围绕这些切实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高校要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正向激励,可以采取榜样带动法、情感说服法,也可以请一些优秀校友现身说法,以他们的真实案例感染学生,还可以组织名人讲座,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对自身的重要性,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学校要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组织社团活动、开展读书沙龙,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逐渐得到增强。

  高校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需求等都发生了明显改变,要适时对评价机制做出调整,在关注教学效率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教育行政部门在对高校做出评价时,要对高校各种资源利用率、课程设置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各门学科教学能否满足学生需求,能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2、调动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需求

  根据研究发现,缺少对学生的关注也是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这种现状得到改善,要围绕具体原因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1)完善和加强学业导师制度[6]。通常情况下,由任课教师担任导师,把每个班级中成绩较差的几名学生确定为帮扶对象,对其进行个性化辅导并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使其逐渐端正学习态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2)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关心学生的生活。导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对教学策略、进度、形式、内容等做出调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耐心地与差生进行沟通,对他们表示尊重与理解,鼓励他们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组织经验分享会,请表现突出的学生分享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策略。

  3、着力完善贯穿大学生活全程的学业生涯辅导体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时间美好而匆匆,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生涯做出合理规划,既要明白自己拥有着哪些优势,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方面的欠缺,想办法在大学期间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发展。明确学业目标之后,要制定出合理的行动方案,这一过程就是学业生涯规划,这是学生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7],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因此,各高校都应把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的方法,把这当成学风建设的有效举措。为此,要建设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学业生涯规划内容体系,争取为每一个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业生涯辅导。

  参考文献

  [1] 李娟.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190-191.

  [2] 张仕学,李晓云,罗正琼.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0):60-61.

  [3] 高丽萍.大学生学习功利化探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03):60-62+50.

  [4] 董晓明.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课堂参与和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5] 吉成名.当前高校学生到课率问题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18(06):123-125.

  [6] 于海娇.基于学业指导的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9(09):201-200.

  [7] 郎蕊,何卫军,王淑珍.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对加强学风建设的影响[J].学理论,2016(01):196-197.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3

  摘要:学风是高校人才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以及整治。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风建设。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高等院校的灵魂和气质,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是一所高校长期的文化积淀。学风建设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和发展之基,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评价一所高校办学品味、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学风建设直接关乎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乎培养优秀人才的质量,最终关乎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学风倘若不正,学校声誉就难以维持,学风建设与大学精神息息相关,它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一、当下大学生的学风状况

  对于我们大一的新生来说,经过高考的洗礼,闯过“独木桥”,完成了进入大学的首要目标。但是已进入大学校园多数人都会像断线的风筝一样,如此自由自在,一下子摆脱了许多束缚。因此,我们散漫、放松、懈怠,放弃了对自己严苛的那些要求。毕业对于我们来说似乎遥远,不享受这美好时光岂不浪费?于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想法,摒弃了开学时的种种豪言壮语,什么考研、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都让它见鬼去吧!慢慢地我们成了大学这条长河里普通的鹅卵石。在听学长学姐们所说的“考试前突击一下基本上能过”的言调后,我们似乎变得肆无忌惮,迟到、早退、旷课什么的都体验过。

  再有就是我们中的大部分同学角色没转变过来,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现在的自主学习。没有了中学老师手把手的教、没有了家长的叮咛和督促,学习基本上靠自己自觉。由于这一落差的形成我们中的许多同学适应不过来,茫然不知所终。

  目前,就我调查来看,许多学院学生上课玩手机是最普遍的情况,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缺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整日的网上聊天和游戏等不良现象。这种不良的学风状况严重地制约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要获得较大的发展,狠抓学风是关键。

  二、目前学风建设的意义

  首先,从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来看,要实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着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目前我国正面临这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失的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该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风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高校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从高校自身发展来看,学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优良学风下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就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会提高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高校就会在今后激烈的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学风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形成优良的学风,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激发学生奋进。因此无论从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来看,还是从高校自身发展来看,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具备战略意义。

  其次,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反映学院的精神风貌和全体学生的求学态度,是衡量学员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养成良好的学风是毕业后走上社会成才和发展的必备素质。学生跨进高校,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在迈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也为实现我们自身的中国梦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学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难忘,将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一个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

  三、对于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几点建议

  (一)、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大学规划,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切实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教育等课程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心理状态等差异,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人生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大一我们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学业规划教育和生活适应教育。在大二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科指导规划,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大三进行就业指导,适时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全面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大四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考研指导、就业的分类指导,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毕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升学、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充分体现学生社会价值。

  (二)、 大力开展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寝室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具体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和发展起来的。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以班级和寝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创建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寝室,培养学生“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在班级和寝室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使班级和寝室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和阵地。在班级和寝室的建设过程中,树立典型班级和寝室,可以对广大的'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

  营造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大学寝室不再是单纯的休息的地方,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寝室气氛对学生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寝室的分配要合理、科学,选好寝室长,寝室长带头作用要突出,至少每周要定期检查同学学习情况,了解寝室成员的想法、情况,从根本上纠正同学的一些不良意识。宣传寝室文明建设,搞好同窗关系,融洽的寝室关系为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家”的观念,鼓励大家勤奋好学,团结互助。

  (三)、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大一的我们往往有进入大学后就松一口气的想法,由此导致高中时为了考上好大学而奋力拼搏的精神力量消失,难免有一时茫然、困惑、失去目标和方向感。因此班级上多展开一些如“赢在起跑线”、“父母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干什么”等主题班会。在这种活动中树立我们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提升学风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在考试前举办“诚信考试”的签名活动。学院应多举办师生见面会、学长辅导交流会等学风建设的活动,从而产生学风教育无处不在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建设优良学风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大一的我们正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我们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学风建设工作的认识,把它视为学习的基础,明确我们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在学风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学风建设学习,确保学院声誉远播。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三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