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偏方 > 正文

华佗的秘方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为了追求这个梦想,在古代,尤其是皇室贵族、将士王侯,特别希望寻到能够永享天年的秘方,炼制“长生不老药”

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现在人也都希望长命百岁。虽然我们没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们祖国医学数千年来的流传中确有可以延年益寿的方法!

今天付济华就为大家分享一个延年益寿的传奇秘方——仙姑打老儿丸

仙姑打老儿丸的来历打老儿丸,此名颇怪。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离奇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一年轻女子手持木棒,在路上追打一须发皆白的老头子。过路的人见了,无不愤然。论相貌,那女子无疑是老者的晚辈;即使是夫妻,年轻妻子在路上追打老年丈夫也令人难以容忍.于是,路人对那年轻女子群起而攻之。谁知那年轻女子的一席话,竟将过路的人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原来,被追打的老者,既不是“年轻女子”的丈夫,更不是她的长辈,而是她的儿子,所谓“年轻女子”,实际已百余岁。她因长年服用家传秘方配制而成的一种药丸,所以容颜不老,虽已百余岁,仍然身轻如燕,体态姣好。而她的儿子,屡屡不听她的劝告,拒服她配制的药丸,结果70多岁,变得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为此,她十分生气,常常追打儿子,逼迫他服用药丸。

听到这里,路人无不惊诧万分,将“年轻女子”奉为神仙,纷纷请求赐予药丸,“年轻女子”毫不吝啬,将家传秘方一一告于众人。众人用之果然均收到其效。于是,有人将这种药丸称为“神仙训老丸”。此后,“神仙训老丸”名声大振。至汉代,名医华佗却嫌该药尚有缺陷,便在原来配方的基础上增减了几味药物,突出了该药壮阳滋阴的作用,并改名叫“仙姑打老儿丸”。“仙姑打老儿丸”经华佗调理,其名声和作用更是不同凡响。不久,它便进了宫廷,成为皇帝和皇亲国戚们的专用药品。既然进了宫廷,该药“打老儿丸”这一不雅的名称自然不能再用。

于是,它在不同的年代便有了不同的名字,后来传到明代太医院十三科(公元1368--1644年)把“仙姑打老儿丸”改成“延年益寿丸”。明代末年(1641年)中原名医郭敬海将家传的“不老还童挂骨丹”合并改为“延年益寿补肾丸”,二方合并后既能滋养肝肾、健脾益胃,又能填精益髓,还能滋阴生血。此药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生化无穷。郭敬海经常服用,以致年逾90岁而须发乌黑,齿固不落,耳聪目明,身体健实,一直活到103岁,清朝一代名医郭敬海故称“长生不老人”。

药方来源 经过了几百年的流传,这个方子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多的版本。方子的药物种类与配伍比例也不尽相同,早期流传的方子出于保守的原因,甚至没有留下剂量。古方的制作方法,比较讲究同时也很复杂,我们现在已经达不到古人的制作要求了,更无法按照古法自己炮制。到了清代,经过太医院的御医的不断完善和总结,开始有了具体的剂量。我现在采用的这个方子,记载于《清太医院配方》中的仙人还少丹,就是民间所说的“打老儿丸”。

方药释义 在这个太医院的方子中,制作的方法简单易行,很适合家庭自制。按照这个配方,我曾经自制了很多,给老人服用,收效甚好。现在介绍给大家。方法:将上药品研为细末,加蜂蜜制成药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每天早晚各服一次。空腹时用淡盐水服用,或者是温开水服用。

按照古人的传说,服用5日便觉身轻,精神爽快,20日语言响亮,手足轻健,一年白发转黑,行步如飞;久远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古人的形容可能有点夸张,但是以上几种药的共同作用,确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原方中记载:“两肾为先天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根本,根本有伤,则诸症悉作。故未老而先衰,此药滋补元阳固根本,则人虽老而可还少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该方的方意。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楮实子滋肾强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五味子敛肺固坚,益智安神;菖蒲、茯苓、远志益智安神。群药相合是一个阴阳双补之剂,既能滋补肾阴,又能温助肾阳;不仅补肾,而且补肝养心。本方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寒不腻,在临床中对神疲乏力、五劳七伤、身体衰弱、阳事不举、小便无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两脚麻冷、不能行走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利于健康,亚健康及老龄化的人群也在逐年递增。通过服用保健药物来调养身体、防病治病,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也逐渐成为现代人的首选。

经过数千年的沉淀,本方具有突出的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的功效,从民间到皇宫,服用者多能长命百岁!长盛不衰!它的效果要比那些价格昂贵的保健品强百倍!可惜现代人运用的还不够,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分享出来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它传播出去,让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发扬光大!

观音治病秘方,华佗果菜秘方_华佗治白发秘方_华佗治女人宽阴秘方

发表评论